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心理契约和心理所有权视角下企业员工工作安全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对工作安全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员工工作安全感下降的原因,不同的学科可以进行不同的分析,改进的路径也不一样.从心理契约和心理所有权视角入手,站在企业管理者需要与员工互动的角度看,提高企业员工工作安全感应该做出相关管理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企业中的薪酬公平有利于抑制员工的离职倾向,同时工作满意度和感知的外在工作机会在该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对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下属四个研究院的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能够降低员工离职倾向;上述关系还受到感知的外在工作机会的调节作用,即当感知的外在工作机会较多时,员工在工作不满意时较容易产生较强的离职倾向。同时,当公司的薪酬公平水平较高时,员工离职倾向较低,并且工作满意度对这种关系起着中介作用,即薪酬公平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CHIPs调研数据可知,农民工收入与其幸福感的关系同样表现出“Easterlin悖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对农民工幸福感起正向作用的并非家庭收入本身,而是扣除生活必要开支后的剩余部分,说明农民工幸福水平的提升并不止步于基本需求的满足。(2)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严重损害其幸福感,但随着农民工收入的提高,其损害程度会逐步降低;与同村村民间的收入差距仅负向影响低收入者的幸福感。(3)收入对新老一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关注经济因素的作用,与城市居民、同村村民间的收入差距均不利于老一代农民工幸福水平的提升;但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与同村村民间的收入差距作用并不显著,说明他们并不将同村村民视为相对收入的参照对象。(4)当前,农民工的幸福感并非局限于单一的经济诉求,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流动方式等非经济因素同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对广东省7家饭店的员工与他们的主管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通过纵断数据分析,探讨员工感知的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的薪酬满意感、情感性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与企业守法程度是影响员工薪酬满意感的重要因素;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通过员工的薪酬满意感和归属感,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众多障碍,研究其情绪、心理压力,无论对个体、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江苏常州2家加工贸易电子企业263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情绪弹性对感知心理压力具有预测作用,情绪弹性越高,感知心理压力越低;主动性人格水平高的农民工其情绪弹性水平也较高,其感知心理压力则较低;情绪弹性与感知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受到主动性人格的增强型调节作用。进而提出根据情绪弹性能力不同适度设计工作压力、培育员工积极主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两个间接降低农民工感知心理压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农民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降低农民工的离职倾向,以乌鲁木齐和昌吉部分企业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在研究中,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工作时间、薪酬水平、人际氛围、学习发展和上级关怀5个方面对农民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发展和人际氛围对农民工工作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上级关怀,然后是薪酬水平,而工作时间对农民工工作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为了不断提升农民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企业管理者应积极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给予农民工足够的尊重、关心和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变革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使命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下属的工作使命感在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工作绩效、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发展导向下的组织文化感知调节了变革型领导对下属工作使命感的影响,即下属感知到的基于员工发展导向的组织文化越强,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工作使命感的正相关关系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同时,基于员工发展导向的组织文化通过调节员工的工作使命感,进而分别调节了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即下属感知到的基于员工发展导向的组织文化越强,变革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就越强,反之就越弱。笔者认为,本研究丰富了变革型领导作用机制的研究,拓展了工作使命感前因和结果变量的研究,对组织的员工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授权领导与员工主动行为的关系。在三个时间点对224份领导-员工一对一配对数据的层次回归分析发现,员工能力调节授权领导对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影响,即员工能力强时,授权领导会正向影响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内部人身份感知正向影响员工主动行为。员工能力调节授权领导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即员工能力强时,授权领导会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正向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授权领导影响研究的成果,同时为组织激发员工主动行为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核心员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的长期资本。现代企业在管理中不仅要“以人为本”,而且更应以“核心员工”为本,以“核心员工”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以“核心员工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以“核心员工”为中心,并将“核心员工”视为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信赖和尊重他们,充分发挥“核心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对工作安全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员工工作安全感下降的原因,不同的学科可以进行不同的分析,改进的路径也不一样。从心理契约和心理所有权视角入手,站在企业管理者需要与员工互动的角度看,提高企业员工工作安全感应该做出相关管理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