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劳资关系与劳资关系的稳定或者缓和存在着本质区别。它是以劳资合作为基础,劳资双方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各尽所能、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互让互谅的新型劳资关系。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可能性在于,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特殊属性、劳资关系主体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
劳资利益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对立,但更多时候劳资双方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我国很多企业的劳资关系呈现尖锐对立的局面,其原因在于资方始终错误地将企业盈利与保护劳动者劳动权对立起来。实际上劳资双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需要改变视劳动者为负担的错误观念,应当以劳动者至上,公平正义,劳资利益共同体,义务责任等正确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型的和谐劳资关系,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促使企业承担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的义务,建立起劳动者解雇保护,劳动者参与管理,劳动者职业培训,劳动者经济补偿,激励企业吸纳就业等一系列能促进和谐劳资关系形成的具体制度,对劳资关系进行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3.
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现状不容忽视,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章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非公有制企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论证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必要性;从现阶段我国劳资双方统一性为主的现实与中外劳资关系协调的历史两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有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状况既有计划经济的特点又有市场经济的特征。劳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劳资双方反复的冲突和博弈中,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实现劳资双方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说,博弈论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劳资关系必然会走向规范、合...  相似文献   

5.
伍德罗·威尔逊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国家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协调劳资关系的措施,主要有:伍德罗·威尔逊政府积极地协调劳资关系,设置了相关行政机构和委员会,并与劳工和工会展开了对话;国会积极地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劳资关系和谐的法律,保障了劳工利益诉求的法律渠道;法院仍然坚持其保守主义的传统,同时支持了一些有利于劳方的判决。这些既是美国和平与战争体制相互转化的需要,也是美国劳资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影响了美国以后的劳资关系政策。  相似文献   

6.
和谐劳资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劳资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劳动侵权案件频发。这不仅严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而且影响企业效益,并引发其他社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存续、解除的动态过程中,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劳资双方、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劳资关系系统中,工会、雇主和政府是三个主要主体,而其中政府角色最为重要,它不仅制定劳资关系系统参与行为准则,而且还会影响雇主和工会行为.现阶段,为缓解劳资冲突状况,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政府治理之道在于守护公平、保护弱势劳方合法权益,为劳资关系提供相应制度,加强对劳资关系协调与仲裁.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青岛”关注民生,需要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现存的问题。在当前资方主导劳动力市场背景下,青岛市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合作与冲突并存的特征。从冲突侧面看,劳资关系表现为诸多不和谐的矛盾和摩擦,在餐饮业、装潢业、装修业、汽车维修业、洗浴歌厅娱乐等服务业,以及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制鞋业等劳动密集性行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尤为紧张。形成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探索创建政府主导劳动力市场的新模式,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明确政府对企业职工的责任,深化工会体制改革,创新工会建设思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完善劳动执法监察机制。  相似文献   

9.
泉州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其内部存在的劳资关系问题也凸现出来,这种劳资矛盾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调整劳资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工会组织、雇主组织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尽快完善平等协商、政府劳方资方三方协商机制等劳资关系调整机制,调整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非正式制度等策略,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三大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解决劳资关系的思路:一是价值认同,这是劳资关系稳定和谐的基础与核心所在;二是制度构建:这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内在要求;三是培训教育:这是改善劳动者地位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良性运行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冲突愈演愈烈。对于劳资关系,学者已经从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分别进行了研究,而从企业社会工作角度对之进行研究目前还是相对较少的。因此,文章尝试通过分析劳资关系失衡的现状,并从社会工作角度,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专业工作方法对劳资双方分别进行介入,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赖以旋转的中心,劳资关系的失衡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简要分析了转轨时期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来总结了发达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经验,结合我国劳资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现阶段协调劳资关系的治理模式:转变工会角色和行为;建立健全劳资关系法律体系,健全相关劳动制度;明确劳资关系三方主体,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强化政府在协调企业劳资关系中的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出现了失衡与冲突等。经过对私营企业现有模式的界定认为,它属于国家统合模式,基于此提出应当建立政府主导型劳资关系协调机制。但从最终发展趋势来看,应建立一种劳资双方自主协调型劳资关系,这就需要借助私营企业产权制度从古典型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前后,为恢复和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强调劳资合作,北京市劳资集体合同运动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在党的领导下,劳资集体合同的签订不再只是劳资双方的利益博弈,更是以实现发展生产为目的,以“劳资两利”为原则而进行的劳资合作,民主协商精神贯穿合同签订与执行的全过程。通过劳资集体合同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民主、平等、两利、契约”的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对今天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吴清军在《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集体协商依靠"国家主导"模式,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道路。国家推动集体协商的目的并非要真正推动劳资博弈,而是要把劳资双方都纳入到法律制度框架之内,使劳资双方行为能够法制化和契约化。但是,国家规范劳资关系并非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关系到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也是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优化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应科学界定政府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地位,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者的作用,把私营企业劳资矛盾控制在既有的社会秩序范围之内,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会是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石,然而我国现行的工会组织及运行模式存在制度性弱势。为此,工会必须加快转型,建立外部独立工会组织,健全法律以为工会维权提供制度保障,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并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以形成有效的劳资关系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实施引起的广泛争议,从实质上可以总结为,对国家和市场在劳动关系上作用的不同判断.文章力图整合现有研究视角,以劳动合同签订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回应对二者关系的争论.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建立的统计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制度压力越大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越高.这表明,在中国现有制度安排下,劳动合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工资谈判工具,只具有劳资关系合法化的象征.劳动关系的实质性变迁取决于政府政策引导下的劳资双方力量的博弈,作为国家力量产物的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走向规范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劳资政策的调整和完善经历了一个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实际状况逐渐契合的过程。党中央和各边区政府通过纠正“左”倾错误的劳资政策,提出劳资政策的确立原则,制定民主和谐的劳资政策,改善了根据地的劳资关系,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党在这一时期处理劳资关系的政策与实践,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其坚持“劳资两利”、加强法制建设和发挥工会作用的历史经验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集体谈判是解决劳动矛盾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劳资矛盾尖锐,工会不能发挥组织实施集体谈判的作用,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效果不佳,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最终还是要靠政府.政府在集体谈判中担当着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角色.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从创造建立合作与和谐的劳动关系的舆论氛围、建立促进集体谈判的制度框架、加强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制建设、提升基层工会的层次,以及强化处理劳资关系的服务能力等方面推动集体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