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 2002 年~2003 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控股股东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角度,详细考察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以及二者的分离程度对其掠夺动机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控股股东控制权增加而形成的壕沟防御效应加剧了其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害行为,随着现金流量权增加而形成的利益协同效应削弱了其攫取私利的动机,并且由金字塔股权结构引发的两权分离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严厉、高效运转的税收体制提高了内部人掠夺行为的风险和成本,对控股股东的越权和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防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享有的控制权可能超过其持有的现金流权,造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制股东有能力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以70家发生股权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现金流权、控制权、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4-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实际控制人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实际控制人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采用金字塔控制方式同现金股利显著负相关。而且,与通过非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相比,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加显著,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控制方式为金字塔时发放的现金股利更多。  相似文献   

4.
华中生 《管理科学》2013,16(12):1-12
通过对1999-2009的11718个被收购公司样本进行分组比较后发现掏空程度高的样本组公司业绩更差。全体样本被收购前的掏空程度显著高于被收购后的掏空程度,说明这些上市公司被收购后的掏空行为得到了收敛。掏空程度最低的样本组被收购时给股东带来的财富效应是负的,而掏空程度最高的样本组被收购后给股东带来的财富效应是正的。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越大,掏空对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大股东受到的制衡度越小,掏空对业绩的负面影响越小;被收购前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那么被收购后因改善掏空而获得的财富效应将弱化;目标公司在被收购前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越大,目标公司被收购时获得的财富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5.
金字塔股权结构、终极股东控制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亮亮  李凯  方圆 《管理评论》2009,21(5):35-41
本文以2005年我国270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和“终极股东利益侵占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字塔股权结构复杂性与上市公司全部非银行借款率、短期非银行借款率显著正相关,即金字塔股权结构越复杂,所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选择非银行借款,这表明金字塔股权结构确实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总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大,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程度越低,避免了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相反,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小,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程度越高,从而引起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资产负债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控制、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滔 《管理科学》2007,20(5):14-21
在La Porta 等的研究模型基础上引入股权制衡等因素,在最终所有权框架下探讨大股东控制和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最终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正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负相关,股权制衡的作用并不是简单地存在或不存在,而是取决于控制股东的最终所有权状态.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高的公司中,股权制衡对大股东剥削行为的约束作用显著;但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低的公司中,股权制衡可能因为导致大股东之间讨价还价而带来精力耗散,表现出更差的公司绩效.此外,股权制衡作用在相对控股、政府控制和低竞争行业公司中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中国2004-2007年有关并购后所有权转移的191家上市公司数据检验2006年我国公司法调整及股权分置改革后,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否加强.结果发现,并购后控股股东掏空动机整体较之前有所降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较之前有所加强;同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敏感性大于前期.敏感性增加意味着控股股东在对与掏空行为密切相关的两权分离程度的关注程度、伺机抉择性更强;掏空的方式、方法、手段将更具隐秘性、多样性.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不能由此结束由两权分离所带来的掏空行为;在海外的一些发达或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但同样存在类似行为.由此,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偏离下的公司价值和公司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勇  胡培  谭德庆  黄雷 《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71-76,82
本研究运用La Porta et al追踪公司"最终控制权"的方法,通过分析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来衡量控制股东对于小股东财富剥夺的程度.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普遍运用投资公司控股、金字塔结构的方式获取控制权,并因此而使其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产生偏离,且偏离幅度越大,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就越小,终极控制股东对小股东剥削的程度就越大,其中又以终极控制股东为家族企业的上市公司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现金持有量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2002年非金融类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偏好;(2)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且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0.769元;而当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存在分离或虽存在分离但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1.206元.从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偏好是一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动机.  相似文献   

10.
最终控制、权力制衡和公司价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最终产权的观点,追溯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链,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的投票权和现金流量权并没有发生分离.考虑权力制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发现当控股股东的控制力和其现金流量权分离越大时,公司价值越低.股权制衡和控制权竞争程度越高时,公司价值越高.说明在目前我国对小股东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股权和控制权结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叶勇  刘波  黄雷 《管理科学》2007,10(2):66-79
在探寻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基础上,分析具有隐性终极控制权的上市公司中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对公司绩效和价值的影响程度,进而度量隐性终极控制股东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隐性终极控制股东,并通过金字塔结构等方式使其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产生偏离,且偏离幅度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负相关,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股东控制的公司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苏坤  张俊瑞 《管理学报》2012,(3):466-472
以2004~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特征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负债融资扩大了终极控制股东可控制的资源,便利了其攫取行为,且不会导致控制权的稀释,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较高的现金流权能够有效制约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扩大负债融资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对其两权分离程度与资本结构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非国有控制公司相比,国有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扩大负债融资获取私有收益的动机相对较弱,其两权分离程度对资本结构的正向影响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发现在1260家样本公司中,终极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平均为43.67%,而其投入的现金流平均只有39.33%,就是说控制股东投入的现金流显著小于其获得的控制权,有4.34%的差异,两者的比值为0.890。在三种终极控制股东中,家族企业投入了相对较少的现金流量,却取得了相对较多的控制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偏离达到了49.16%。同时,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和东亚、西欧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股权结构内生性的假定,采用面板数据动态地研究了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对股权制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中小股东并不把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至少是正常派现)视为控股股东的掏空方式,在控股股东完全控制的上市公司这种情况更为显著.考虑到股权结构在静态指标上表现出外生性的一面,同时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派现水平之间存在着联动作用:派现水平越高,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越低;股权制衡度越低,上市公司的派现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08年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检验终极控制股东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金流量权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支行水平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终极控制股东并不是把现金股利作为“掏空”的工具,而是把现金股利作为掩饰“掏空”的面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实证检验终极所有权结构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所有权结构确实影响资本结构选择。具体而言:(1)现金流量权与债务水平正相关;(2)控制权与债务水平负相关;(3)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与债务水平负相关;(4)控制权超过现金流量权的公司具有显著低的债务水平;(5)终极控制股东是国有公司的债务水平显著低于终极控制股东是民营等非国有的公司;(6)董事会成员中终极控制股东派出的董事越多的公司具有相对多的债务水平。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支持这样的论点——在控制权超过现金流量权的情况下,终极控制股东会利用手中的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和减少债务融资以摆脱对"隧道"行为约束的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通过构造实物期权模型,本文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选择过程中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自身价值最大化,控股股东对不确定技术投资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不确定性技术投资的现金流,只有当现金流达到临界值之时,才会选择不确定性的创新技术投资.同时,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系数以及投资的风险性都会改变该临界值的大小.文章最后讨论了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