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的阐述,认为中国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人类温饱之余的"倚木而息"到<庄子>的"虚静无为",乃至到古代隐士的隐逸藏身,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休闲文化的主线.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的隐逸休闲思想体现了一种非功利性的人格独立化和自由化,是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气言理——《黄帝内经》生理理论哲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黄帝内经>医理所立论的基础,自然是天最终的归属,其理论最后落实于人体.人由天产生,它们间是由"气"贯通起来的.无论于天,或者于人体,"气"都遵循着阴阳、五行的规律.凡事皆"流",这是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庄子·秋水>末章"濠上观鱼"寓言的意旨.由于庄子对惠子质疑的答辩能屈人之口而不能屈人之心,所以本文认为庄子的辩论是庄子对辩论之法的反讽.在理解庄子的"不能相知"时,本文借"相知"以界定"不能相知"在是非世界中,不相知是现状和事实,相知是愿望和动力;在道的境界里,悠然神会即是相知即是道,相知即是不以知而知即是不相知.本文也针对庄子所表现的"未能相忘",指出了以审美之法见道这一思路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庄子>中的"真人"和"畸人"分别体现了庄子人格理想的两个层面."真人"是游于方之外的人,是庄子在黑暗现实中幻想出来的泯物我、同死生、齐是非、一荣辱的绝对自由的人格,是一种虚幻的心灵安慰."畸人"则是游于方之内的人,是庄子用以解决现世的人生痛苦,以全生、保命,求得有限自由的体现,是庄子处世哲学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5.
"对象性活动"原则不仅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哲学原则,而且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契机.正是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既科学地理解了人和自然,又揭示了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的现实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从<庄子>的<齐物论>到<天下>,再到<天道>的主要段落中,可以看出庄子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特征是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出发点,并汲取儒家的仁义说与人伦观,以及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部分思想,最后又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归宿.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庄子有关道术之全体大用思想的完整体现,因而可以看做是他晚年的思想定论.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庄子>意蕴的关键在于解读方法的选择.历代读庄皆有不同的方法."以庄解庄"突破传统"以它平它"的理论,反拨将<庄子>现代化,消解将<庄子>原点化和读者化."以庄解庄"方法论将开显庄子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庄子反对儒家的政治思想,认为"仁义"并非"道德之正",不符合人的自然真性,人的自然真性是素朴的、天然的,不应该予以人为的添加。庄子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顺应和持守这种自然真性,他将持守这种真性的人称为"真人","真人"就是一种上达于"道"的能够保全真性、恬淡虚静、逍遥自适的理想人格状态。治理天下也并非"真人"的愿望,如果不得已时,"真人"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无为",最理想的治国之道应该是"在宥天下",而不是儒家之刻意尚为。庄子还以"至德之世"作为"无为"之道的参照,艺术化地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神往,这些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通解庄子"两行"说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道两家既对立排斥又吸收融合的现象,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明末的大儒王夫之(船山先生),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站在儒家道统的立场痛斥佛老,甚至指责陆王的言论是打着儒家的招牌,实际宣扬佛老的邪说,乃真正冒牌的"异端".一方面批评宋明儒的"出入佛老"不过是"互为缀合"以相糅杂",所涉并不深.至于他本人对佛道的态度,则是"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矣.见其瑕而后道可使复也"并且付诸实践,他不但遍注群经,同时也注解老庄、法相等佛道的经典.藉注解的方式,发表他个人的哲学思想,又因为他特别推崇庄子,既注解庄子,又作<庄子通>,认为庄子之学可以另立一宗,不但有别于老子,也与佛法迥然不同.本文的解读,正是希望藉船山解<齐物论>来认识庄子的"本来面目",以及庄子不同于老子的"两行"说的妙处.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