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前翻译实践中出现对原文的编译现象并不悖于人们对翻译研究的认识。它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操作需要规范。它的本质是突出原文中心内容,有的放矢地翻译,最充分最直接地为特定的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近代鲁迅直译策略受挫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绝不仅仅是意义上的语言转换,某种翻译策略的认可接纳也绝非译者个人能力所能决定的,它要受到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审美情趣、读者期待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本文以赫曼斯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础,论证了近代鲁迅直译策略遭受冷遇的关键原因在于他违背了当时的翻译规范。  相似文献   

3.
翻译标准历来是译论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一定社会群体成员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潜意识里有遵守该群体的由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积淀而成的具有规约性的翻译规范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主观价值判断的翻译规范具有流变、历时性的特点,它反过来有助于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文章借用图里(Toury)的规范(norms)理论,从心理角度和翻译规范的主观性两方面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守规以及规范的宽容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翻译伦理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它讨论的是译者和其他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切斯特曼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再现、服务、交际、规范和承诺五大伦理模式。五种翻译伦理的提出把翻译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对翻译伦理的回顾,重新透视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指出模式各自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不足,希冀进一步构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式,纠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在欧美家喻户晓。在中国,它也堪称儿童翻译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与第一个将它译介到中国的人——赵元任是分不开的。文章回顾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译本的翻译过程,探讨了译本背后的翻译规范和社会文化因素,以表明译本的最终面貌取决于文化、翻译目的和读者、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6.
货币市场的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从一定角度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货币市场的过程.我国的货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规模,但仍存在明显不足,距利率市场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应当从多方面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本文从货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货币市场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的政策角度.  相似文献   

7.
从货币市场规模的发展程度、市场利率市场化程度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促进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翻译服务业务已经渗透到国内各个地区和各个领域,但是与之相伴的一些制约翻译服务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对翻译行业市场化发展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从五方面做起:创建翻译行业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建设翻译人才库,规范翻译企业的准入机制,加强翻译技术与管理和完善翻译售后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9.
作者把任何对进一步进化足够重要的有组织发展叫做一种普遍进化的东西。作者认为,在脱出社会进化的“原始”阶段的过程中,有两个密切相关的普遍进化的东西:社会成层和文化合法化。作为普遍进化的东西,成层和合法化一方面同突破归与的血族关系的发展问题相联系,另方面又同“传统化”文化的发展问题相联系。作者说,第二对普遍进化的东西是行政官僚政治和货币与市场。作者把官僚政治归类为普遍进化的东西的根据在于:它是人所发明而且列无他物可以直接代替的最有效的大规模行政组织。而把货币与市场放在官僚政治之后的主要理由在于:货币与市场的大规模发展条件比较靠不住。市场作用和货币媒介本身必然极其依赖政治“保护”。但一般说来,货币和市场制度无疑对于在其中发展起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作出基本贡献;那些过分限制它的社会可能受到严重的适应上的损害。作者指出,最后一对普遍进化的东西是一般的普遍规范和民主结社。官僚政治权力和市场制度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同普遍规范结合起来因而依赖于普遍规范。把民主结社看成是一个普遍的东西的基本论点是:一个社会越大和越复杂,有效的政治组织就越重要,这不仅在它的行政能力方面,而且在它对普遍法律秩序的支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货币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博物馆则是展示这一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做好货币博物馆的翻译,将有助于我国货币文化的传播。本文以某货币金融博物馆的英译为例,归纳了其中常见的7类翻译失误,如拼写和语法问题、译名不统一或译文缺乏专业性、译文过于简化或"灵活"、译文缺乏逻辑性等,并对以上翻译失误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货币博物馆的翻译质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加里·斯奈德所译24首寒山诗在英语世界广泛流传。本文从吉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出发,通过研究斯译本与寒山诗原文,尝试重构译者当时所遵循的操作规范。研究表明,斯译本无论是在结构规范还是篇章语言规范方面均顺应了当时的主流翻译规范,因而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因此翻译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约束,林纾的翻译亦是如此。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旨在运用图里的规范理论来分析《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翻译过程中的本土化倾向,阐述译文中女性外貌、景物、名词的本土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描述翻译学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以研究操纵翻译行为的规范为核心,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对翻译研究的范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色列学者图里1980年出版了《翻译理论探索》,并于1995年推出新版,其中的"翻译规范"概念一直是描述翻译学的研究重点,而"伪翻译与假称翻译"的例子则诠释了翻译规范的作用效度。90年代初,以巴斯内特为代表的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采用"文化研究模式"掀起了一场"文化转向"运动,将描述翻译学研究推入一个新阶段。针对发展过程中显现的一些不足,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描述翻译学研究越来越多地结合社会学因素,从跨学科的角度重新思考译者的主体性问题以及翻译规范概念。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经历语文学派、语言学派、阐释学派、解构学派几个发展阶段后,使译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主体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译者主体意识的过分张扬,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乱译找到了借口。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也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译者在实施跨文化沟通行为时,必须遵从此类交际的规范和伦理,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交际的成功;而本文正是作者对翻译伦理问题所作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经历语文学派、语言学派、阐释学派、解构学派几个发展阶段后,使译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主体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译者主体意识的过分张扬,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乱译找到了借口。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也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译者在实施跨文化沟通行为时,必须遵从此类交际的规范和伦理,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交际的成功;而本文正是作者对翻译伦理问题所作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通过外国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准确地传达对外宣传的信息。文章运用翻译模因论,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期待规范,重点深讨翻译模因论关照下的外宣材料翻译策略模因,旨在强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已经向伦理问题回归。然而,目前研究中心主要在翻译与规范、翻译的伦理原则等问题。翻译行为本身的道德内涵和意义应该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译者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终极存在和终极意义的探索等。这些方面不仅体现在译者的主体品格和译者、作者、读者的对话中,也体现在译者选择和制定翻译策略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