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凌文辁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宁夏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发展因素,然后是声望地位因素,最后是保健因素;不同性别间体育专业大学生各维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在声望地位因素维度,汉族和其他民族有显著差异;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还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期望找到完美工作;声望地位因素维度,来自农村和来自小城镇的学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就业行业期望、就业薪酬期望、就业城市期望等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期望不同生源地学生就业职位类型期望的状况不同,具体有技术型、安全型、创造型、独立自主型、管理型等;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对于职位类型的期望存在一定差别,尤其在创造型和安全型两种职位的选择上。制约就业的重要因素有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工作经验、综合素质、学业成绩等,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看重学业成绩,而农村大学生则比城市大学生更看重计算机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778名汉族和776名藏族大学生调查的有效问卷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变量下汉藏大学生信仰存在差异: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更有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年级之间、专业之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不同年级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宗教信仰、神灵崇拜;不同年级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生命崇拜和家族崇拜;不同专业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藏族医科、师范大学生比汉族医科、师范大学生具有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大学生最注重自我实现因素,然后依次为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和才能发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和父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则无显著差异.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5.
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使用目的性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对427名汉族大学生和415名蒙古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了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在轻松稳定和薪酬声望2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族大学生对这两个因子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民族与性别、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要根据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择业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成功性,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民办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总体上存在生源地差异、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年级差异,且差异显著;不同职业标准和不同自我职业期望的民办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影响民办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规律性差异因素的发现对高校民办大学生的职业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6所高校6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对当代大学生社会态度进行实证研究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态度整体水平较为消极;(2)在性别上,女大学生社会态度总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在生源地上,农村与城镇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归因因子、相对剥夺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不公平感因子上,文科类和艺术类大学生显著高于理科类,文科类和艺术类大学生间不显著;在人际信任因子上,艺术类大学生显著低于理科类大学生,其余专业大学生间不显著;在相对剥夺感因子上,艺术类大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类、理科类大学生,文科类与理科类大学生之间不显著。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调适或改变大学生社会态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诚信心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专业方面,大学生诚信心理存在显著差异,其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工科〉理科〉文科〉医科〉艺术类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诚信心理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西部某高校本科2012级7个大类专业的23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家庭职业背景的大学生对所选专业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弱势家庭职业背景的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不同家庭职业背景的大学生对专业选择的期望呈现出不一致性,来自城市和县镇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的职业类型多样且职业背景较好,所以期望通过专业选择维持父母的优势职业地位,而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因为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类型普遍较差,所以期望通过专业选择改变父母的劣势职业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83名女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发现女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最重视保健因素,其次是发展因素和声望地位维度;理工科的女大学毕业生更重视保健因素;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看重声望地位因素和保健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旨在探究影响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的各项因素.经过项目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性别、专业、他人起薪、求职准备、自我评价以及学业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的6个影响因素;社会客观因素比个人主观因素更能影响大学生的起薪期望,表现为他人起薪是影响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工人、农民、大学生等不同职业的662名青年进行的调查表明:现阶段青年生育价值观总的特点是生育目的的多层次性和不确定性;生育期望上高度重视生育质量。女性价值取向较男性进步;年轻组较年长组更倾向追求生育的精神需求,看重情感体验;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对生育需求与生育价值评价降低;而在职业上反映出农民、军人较其他行业更看重生育的各种需求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定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super编制、宁维卫修订的中文《职业价值观量表》为工具,对我国14所高校1044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诸因素中,影响最大的5个因素依次为: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定性。(2)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总的来说相当一致,他们最为重视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同事关系;而对监督关系、工作环境、变动性和安全性不大注重。此外,有些职业价值尺度在性别、学科、年级、家庭背景和地域上也有团体差异和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期望应该是各高校开设该类指导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350名来自3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的现场调查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了解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开始时间的期望存在着显著差异;性别、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技巧的期望存在差异;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方式的期望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地区6所不同类型高等学校2013年招收的1000名大一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专业选择受家庭资本的影响,并且家庭资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公平性,高资本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在经济、文化和社会上的优势,更多地就读于经济管理学科、工科等就业率和收入都较高的专业;低家庭资本的学生更多地就读于医科、文科、理科等目前就业较困难或收入较低的专业。因此,消除家庭资本对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上的不公平性,要完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减少低经济资本家庭学生负担;加强信息援助,保障低文化资本家庭学生专业知情权;营造公平环境,消除高家庭社会资本在专业选择上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520名免费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女生在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中的责任心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学生在乐观学习态度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不同年级、家境的免费师范生在学习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和勤奋学习精神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2)女生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中的社会支持、职业声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家境的免费师范生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中的职业承诺、社会支持和职业声望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3)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责任心和勤奋学习精神是免费师范生职业承诺、社会支持和职业声望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心理契约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地方高校中学生和教师的表现与理想中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普遍存在心理契约违背的情况。学生的性别、学校层次对心理契约不产生影响,而年级、专业因素对心理契约产生一定的影响,年级和心理契约类型对心理契约违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公费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差异与其最初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紧密相关。基于山东省511名地方公费师范生专业努力规划、职业坚守规划、专业发展期望及领导职位期望特征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其职业倾向呈现为积极进取、积极奉献、消极谋生三种类型“;从教动机“”职业认知“”职业选择满意度”是导致不同职业倾向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差异显著。对不同职业倾向地方公费师范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有助于优化其未来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升工科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为可持续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共识.运用"工程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分析工科大学生可持续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课程学习体验、课外活动经历对工科大学生可持续职业期望产生正向直接效应,可持续职业自我效能在该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性别对研究模型多条路径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相关教学和课外活动设计、学生可持续职业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以及工程教育生源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等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分阶段进行,其阶段性内容为:大一阶段以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形势、职业意识为主要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大二、三阶段以职业兴趣测评、职业目标确定、计划拟订、职业实践、交际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门教育与实践;大四阶段以择业就业观、求职技能、求职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进行择业就业教育。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解剖自我、分析社会、加强准备、目标修正"等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途径建议;提出了"完善教育服务机制、开展职业辅导、建设专门队伍、健全职业实践体系、培养综合就业能力"等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