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本文旨在从互文性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和互相交融,认为每个0文本都存在着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中国古典诗歌中充满着互文现象,把互文理论引入到诗歌翻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互文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提出译者不但要能充分认识到诗歌中的互文指涉,更要采取适当策略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是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中的一种。该理论认为所有的意指系统都是对先前的意指系统的转换 ,文学作品总是与其他作品乃至整个语言文化体系相互关联、交织 ,对任何文学文本的释义总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其互文关系的基础之上。本文拟从一例中诗英译来具体分析译者在识别与传译原文中的互文关系时的一些得失 ,以进一步论证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自翻译研究领域发生文化转向之后,互文性理论以其独特的文本交互关系引起了翻译研究者们的注意并将其引入翻译理论研究中,赋予翻译研究全新的视角。文章也从互文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新闻翻译中的文本互文性及其转化,分析互文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译者有着自己的意识形态、翻译方法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在互文的网络中,原作的意义不再确定不变。译者主体性和互文文本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多样的译本。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切入点,从文本的互文关系挖掘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内涵。因此,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具备丰富的互文知识,特别是文化互文知识,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才能确保译文质量。由于归化和异化立足于文化语境之下,二者的结合既可以使译文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又能将源语文化成功地移植到译入语之中。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解释对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大作用.不同读者对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解释,译者对文本的不同解释在翻译中得以体现.汉语丰富的文化意象使得卷帙浩繁的各式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互文信息,根据西方文论中陌生化理论,译本读者对外来文化信息是有所期待的,因为这种对他们而言具有陌生化新奇感的知识,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渴盼.从译者作为读者的主体性行为分析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互文性强的文化信息时,采用注释方法将这些对异国读者来说陌生的信息进行解释,是对原文的一种忠实的改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互文性理论,对《喜福会》的三个中译本的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进行比较,论证了互文性对翻译文化专有项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项互文活动,要使译文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同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译者应该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在平时应尽可能积累有关本国和国外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认为,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该文本观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阐释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性特征,来揭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契合;最后,以<唐律>的翻译实例来印证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对中国古典法律文本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治文献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体现着领导人的语言风格和价值观念,而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总会影响着翻译过程的方方面面,左右着译者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因此,在政治文献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完整建构原文本的意识形态,如实地反映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和文化价值是译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初步梳理意识形态和政治文献文本翻译间的相互关系,以《毛泽东选集》中的两篇摘文为例,探讨了我国政治文献文本翻译中建构意识形态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虽缘于文学评论,但其与翻译联系密切。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受戒》英译文中民俗文化的翻译可知:原文本的互文性不仅给文本的理解和翻译增加了困难,同时也给翻译提供了便利,使译者能更深刻地体悟原文本的寓意和深刻内涵。另外,翻译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目的语文化和文学作品提供的互文空间,也同样有助于提升译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互文性理论强调不同文本互相影射,互相参照,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辐射系统。互文性理论把文本研究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因而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广告用语多为指涉频率高的强互文性文本,互文语境大,联想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12.
语篇翻译的互文性研究方法是语篇翻译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对于解决翻译领域里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通过对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等各种互文性理论系统化的梳理,起到了整合的学术效果。通过对语篇翻译中的互文性阅读、互文性接受能力、互文性语境的讨论论证了互文性理论是语篇翻译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探讨互文性理论与翻译之间的关联。互文性理论与翻译之间的关联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即译者对原文中互文性现象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译文对原文的正确表达;二即翻译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互文活动,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标准的一项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根据该理论,作为应用翻译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宣传文本具有特殊性,它集信息性和呼唤性于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5.
翻译活动是一种社会运作。模因论以文化模因的模仿与传承来关注语言的社会演化;互文性理论则以文本间的嵌合关系来说明文化的集体记忆与多重话语。两者皆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将文学翻译活动置于社会、历史场域之中。本文从两理论的共相与异相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将两者结合用于翻译研究在理论上的可论证性与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以期建构一种新的文学翻译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依据文本的内、外互文关系,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互文参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提出为了确保原文和译文的互文连贯,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微观层面看互文性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互文性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及文本中互文参照的分类情况,从微观角度(词、句层面的具体互文性)探讨了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价值。通过分析原文中前文与现文具体语料的互文现象及其给译者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文学翻译策略,即直译、文化替代、文中注释或脚注、省略和音译。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一类文本似不可译而必须译,广告一类文本却可能似可译而不能译。"可译"与"不可译",是基于由源文至目的语翻译难度而作出的判断;"必须译"与"不能译",乃至"怎样译",是根据翻译的社会需求而作出的决定。不同文体的社会需求各有特点,其翻译应采用不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