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具有高同质性,容易成为引发种种社会风险的高危人群。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分为供需失衡型失业、知识结构型失业、期望选择型失业与社会歧视型失业四种,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社会风险表现为教育深化恶性循环,社会流动不畅与社会不公,应从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出发探求应对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失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建定 《南都学坛》2004,24(1):20-2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失业问题严重起来,持续性高失业率和长期性失业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英国失业问题的突出特点。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英国政府首先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失业保险津贴的标准;其次,通过失业救济补贴、济贫法制度和劳动救济制度对失业者提供救济。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救济制度相结合的双轨失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失业者提供了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有关“新失业群体”研究中,一般都是将其视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忽略了其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东北。文章主要是在阜新这一特定区域,采取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新失业群体”存在的原因和表现出来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看法与态度,作为社会舆论导向将影响失业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1)62%的公众与失业大学生有接触,失业现象较为普遍;81%的公众在关注大学生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84.6%的人认为大学生失业合理,是公平竞争的结果。(2)失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阻碍大学生成长、干扰家庭和睦、影响国家稳定。(3)87%的人对失业大学生群体持体谅、信任等积极态度,60%的人认为失业者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发展受阻和信心失落等精神层面的打击,而经济窘迫并非主要挫折。(4)大学生失业的首位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包括就业要求及期望,其次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更新。(5)超过50%以上的公众认为,应该对失业大学生实施帮助,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层面。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失业群体的游民化及其社会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多年累积,大学生失业人员呈现出"群体化"、"游民化"的特征,共同的教育经历、就业挫折和负性的心理感受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群体",他们在承受生活窘困、身心痛苦的同时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失业大学生的应激管理、社会支持、心理疏导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型期的大规模失业与高同质性群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群体是旧体制的产物,有文化、意识形态、过度集中原则、计划经济等背景因素影响。高同质性失业与一般性失业有很大不同,它蕴涵着极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应予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缓解和释放这类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就业问题更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高等学校应及时引导大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分析形势,理性认识金融危机对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才和就业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指导好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陆续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但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未被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近一年来,各省相继出台政策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尽快实现“全民医保”。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大学生受惠不少,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3,(15):30-31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不能简单地说是按照职工工龄的长短来计算,严格来说应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的时间来计算。当然,由于我国过去没有建立社会失业保险制度,也就不存在缴费一说,因此在建立和开始实施一制度时,国家承认的失业人员过去的工龄也应该算作计算失业保险金的年限。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大学生失业会长期存在,蚁族群体将不断扩大。针对这一现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英两国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失业保障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存型的就业期望模式,而英国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呈现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就业期望模式,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失业保障制度。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生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即遵循目标匹配原则,科学地进行政策组合设计,政策实施要注意可操作性,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失业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背后的若干真假命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数量剧增,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殊地位以及与之关联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大学生就业问题容易演变成为社会公共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的合理借口;大学生就业率低,可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弱的反映,也可能是统计技术不成熟或统计时期不恰当的产物.因此,大学生就业难所涉及的问题需要有一个明辨真假的过程,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状与社会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总结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失业的4种情况,指出求职性失业、频繁失业、二级劳动力市场失业是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特点,而造成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大学毕业生失业容易造成大学生失业群体与社会的隔离、心理危机的加剧,并且会在社会上兴起"读书无用论"。大学毕业生失业群体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存在着潜在的失业风险,将这些风险细分为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团队存续风险、法律风险、经济波动风险等,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后失业对大学生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预警系统,健全大学生创业的失业保障体系等对策,来抵御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摆脱"毕业即失业"的国境,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了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发展,但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用人单位须着眼长远发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学生自身须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高校须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尤其是课程设置,改变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十五"期间及 2005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思考,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难对和谐社会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失业理论和就业理论分析了大学毕业生非自愿性失业的现状及成因,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社会、政府、高校和学生都能从自身出发,通过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前研究大学生犯罪的首要任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在特定环境下的有机结合,主要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不良社会环境导致价值观的沦丧、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家庭培养制度的落后、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个人因素等等。通过对大学生各种犯罪现象的剖析,对制定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课题组选取湖南省内985大学、211大学、省属重点大学、省属一般大学和职业学院等不同层次的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怀化学院、湖南对外贸易职业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大学(含学院)的6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有89人,占调查对象总人数15.08%。可见,大学生宗教信仰不可回避。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把握宗教本质;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宗教信仰;应当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认同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价值认同层次性分析理论上可以深化价值认同理论,实践上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关键层次、最高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应针对大学生认同过程的不同层次,运用相应的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