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及对翻译实践的反思,翻译的伦理问题逐渐引起翻译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西方两千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始终贯穿着伦理思想,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翻译实践彰显出不同属性的翻译伦理转向,并在不同层面上为翻译实践提供着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翻译伦理观照下政治性外宣材料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目前翻译研究关注的热点,翻译伦理理论为政治外宣材料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以翻译伦理为理论基点,对政治性外宣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五种伦理模式在政治性外宣材料中的体现,并指出由于政治性外宣材料客户不同,读者多样,译者不可能同时并重五种伦理模式,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主要遵从一种或几种翻译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由翻译的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组成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对中西方翻译伦理学的发展贡献巨大,以致于国内翻译界出现了以该理论为基础构建普适性翻译伦理的建议。然而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没有明确翻译主体(译者除外)的具体指涉,对翻译主体(译者除外)的定位也不一致,旨在融合这4种翻译伦理的承诺伦理也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以翻译伦理模式理论为基础构建普世翻译伦理的设想不可行。  相似文献   

4.
任何翻译伦理受主体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翻译伦理主要建立在义务论的基础上,而西方翻译伦理则以功利主义为基础;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注重体现人际关系,而西方翻译伦理则强调文本关系。这对现代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典籍翻译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极为严谨的伦理需求。作为中国典籍的重要代表,《道德经》的文化精神与哲理智慧弥足珍贵。在社会化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以一定伦理准则为导向。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分析如何在《道德经》英译本中有效地传递"水"所喻指的文化意象,试图以译者的伦理价值取向为出发点,讨论如何将翻译伦理模式用于指导具体翻译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6.
Web2.0时代的到来革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铺天盖地的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网络社区为读者提供了沟通互动的平台,众包翻译模式应运而生。众包翻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翻译模式,以更新鲜、更及时、更全面、更廉价的翻译方式交付用户,在译介大量成功案例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翻译伦理主要涉及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交际的伦理、基于规范的伦理、承诺的伦理,可以有效缓解众包翻译目前面临的困境。身兼译者和读者双重身份的众包译员应受到翻译伦理的约束,在一定伦理规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供翻译服务。  相似文献   

7.
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人们认识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鲁迅"硬译"问题近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许多学者从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如翻译策略、文化因素、意识形态等。文章将从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再现模式,服务模式,交际模式和基于规范模式来探讨鲁迅翻译中的"硬译"。  相似文献   

8.
我国佛经翻译始于东汉,于唐朝达到鼎盛。东汉至三国时期为早期的佛经翻译实践;两晋时期逐渐开始对以往译作的翻译批评;隋唐时期初步形成佛经翻译的理论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又指导译场的翻译实践,造就了一批不朽的经典译作。因此,佛经翻译时期的译论发展模式呈现出"由翻译实践到翻译批评,再由翻译批评到翻译理论,最终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环形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入手,探讨翻译伦理对冰心翻译思想和实践的阐释力,从而得出伦理视角下的冰心翻译体现出她在译本选材上厚亚非薄欧美,并且追求对原作、原作者忠诚的伦理。在翻译论述中,以中庸思想努力寻求翻译策略的平衡点,追求尽责于读者、"致中和"的规范伦理。在翻译实践中,以实践至诚之道追求跨语言文化的交际伦理思想,从而彰显冰心深刻的翻译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给我们的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同时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各模式间缺乏相容性,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模糊了伦理层次,忽视了主体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翻译的方法历来为各种学派争论的焦点,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透过众多译法主张,不难找出他们所恪守的一条准则,即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检验一切翻译理论合理与否的唯一准绳。本文从直译和意译的基本定义出发,依据翻译的标准,针对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分别加以阐述,究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翻译活动中各自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在不同阶段培养相应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其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这是两种概念不同,目的相异但又相互联系的教学设计类型。本文尝试由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在概念和目的上不容混淆,但二者教学上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加深,翻译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翻译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颇有争议。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对译者角色的理解和社会预期也相应提升。近年翻译界讨论的"归化"、"异化",其实也包含翻译伦理问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涉及译者译作的多元文化态度、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文重写的尺度、译者的责任等翻译伦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译者,在翻译时有必要对相关伦理问题有所思考,并体现在其翻译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多元文化、沟通多元文化。但翻译伦理的内涵与外延究竟是什么,应保持在一个什么度上,作为翻译研究,更应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翻译领域一直存在着直译、意译的争论,后来又演变成为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这两对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文章从两对概念的争论出发不仅探究了两者在文本选择、传译、目标人群、使用的主要领域和使用动机层面的不同,还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翻译策略的变化反映着翻译理论研究范式的发展和变化,翻译策略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特殊翻译形态的自译本身具有生成性、过程性和内部回应性的特点,可以为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一个内视角,增强了对翻译策略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论翻译单位的两个阶段——"句本位"和"篇本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单位经历了词层、句层和语篇层三个阶段,此过程体现了翻译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形式到功能的发展趋势.笔者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单位"句本位"的局限性及"篇本位"的合理性,指出只有从语篇的层面研究翻译,才能全面、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18.
等值论认为翻译活动是跨越时空和语言的交际行为。翻译等值体现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和语用两个方面。等值论的核心内容是“功能等值” ,不能片面、绝对化地理解等值论中的“对等”概念。等值论对功能语篇的翻译有着全面、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斯玛丽.阿罗约后现代主义翻译观反对盲目崇拜原作权威,在课堂教学上强调译者积极参与意义建构的做法解构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权力观,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使翻译不再为不忠实带来的罪恶感所捆绑,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意义的不稳定性的阐述似嫌矫枉过正,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学文本的特殊性,学术界对其翻译评判标准莫衷一是。本文选取德译中和中译德作品各一部,从功能翻译学的目的论角度,采用文本对比的方法,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