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名胜古迹景介翻译是向国外宣传我国文化和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介英文翻译的目的,除了向外宾传递信息外,更要诱发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激发其产生去目的地旅游的欲望。因此,要翻译好一篇景点介绍,译者要寻求合适的翻译策略与原则。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以河北省旅游景点介绍为例,探讨名胜古迹汉英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河南省若干旅游景区介绍英译中选出若干实例,在翻译目的论和信息突出策略原则的指导下来分析和总结其中的典型问题和失误,以期更加规范旅游景区介绍的译文,让广大翻译工作者引以为戒,并在旅游景区介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方面给予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景点介绍语的翻译,提倡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以这样的理论为框架,对相关的旅游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该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语用等效的角度提出了有关的翻译技巧,以期有助于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景点介绍的英译对展示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海外游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对张家界景区景点介绍的英译进行探讨,发现现有的翻译中存在一些语言问题和文化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翻译目的论为旅游文本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理论,以山西晋祠博物馆部分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翻译为例,探讨了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求更好地满足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中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译出典故中人物的名字,介绍典故中人物的身份,介绍典故的一个情节,介绍典故的主要内容,介绍典故的结局,译出典故的主要喻义,译出典故的指代义等七种方法翻译古诗词中的典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张谷若对《还乡》的翻译为个案,运用操纵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试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探索译者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下的译材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说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被动性和主动性,提出应该充分肯定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入手,对这门学科的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型理论,讨论了文化模型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意义;对翻译教学指导思想的制定有指导作用;对翻译现象及理论的讲解有辅助作用;对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翻译理论和认识翻译学科的本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和景物意象都非常丰富,而成功的意象或意象群在内涵上会引人深思,因此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如何在翻译转换中保留意象的审美功能和阅读美感,是译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和景物意象大都带有多重审美意蕴。从翻译美学角度对其中的人物意象与景物意象的翻译加以研究,利于深入探讨小说中意象翻译的审美再现问题,为意象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十朝都会古城南京,风云际会,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也留下了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上世纪初辛亥革命期间,南京城更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战斗洗礼,以及孙中山建立民国的辉煌时刻。南京因为有了这些历史遗迹的存在,更增加了其历史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常见误译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鉴于译者知识面和专业性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误译。结合翻译实践,从原语理解和译语表达两个方面对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对引致误译的原因进行多方面诊断,并开出合理处方,以尽量避免翻译过程中的同类误译。  相似文献   

12.
经贸文献汉英翻译存在五类问题:一、用词和语法错误;二、术语翻译不当;三、省译、增译处理失误;四、对原文理解错误;五、忽视中外文化差异,译品丧失语篇功能。提高译者英文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规范翻译市场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不同,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不少差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从理解原文到组织译文,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很可能会互相干扰。根深蒂固的母语思维可能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同时英语思维定式也会对译文的组织产生干扰。即是说,逻辑思维转换与运用的正确与否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否在英汉两种思维模式之间顺利转换是翻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广告语的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广告语翻译的技巧。文章指出:同其他任何翻译一样,广告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具有重大影响。广告翻译中的大多数问题涉及到文化的主要方面: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作者通过对英汉广告翻译中成功和失败译例的讨论,探讨这些文化差异对于广告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  相似文献   

15.
商业英语广告的修辞艺术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陈望道先生对修辞的分类为依据,根据商业英语广告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格,讨论了以下四大类:比喻类、拟夸类、比照类、曲言类,并结合成功的广告案例分析修辞手法在商业英语广告中的功能及应用。为了更好的赏析商业英语广告中修辞的魅力和让国人借鉴其修辞运用的艺术手法,成功的翻译必不可少。以翻译原则为基础,在各翻译理论家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辞格翻译的四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活译法和弥补法。根据商业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修辞翻译的四个策略:用格、增格、弃格、转格。  相似文献   

16.
从语场的角度评析湄洲妈祖文化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湄洲妈祖文献英译中存在的语场信息流失问题,分析了汉英翻译中所涉及的语场变量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有效地避免由语场因素所造成的误译现象。结果表明,语场因素在语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重视语场因素,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以保证源语和译语的语场一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因素的问题,采用了举例说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五个维度探讨、分析了荚汉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避免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译现象。结果表明,语言的文化因素对裔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重视文化因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充分度"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引导批评者在评价译作时应以翻译目的为中心,重点分析制约翻译目的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继而历史地、客观地、系统地去评价翻译结果。运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充分度"标准对学衡派的译诗进行分析,可判定学衡派译诗实践了学衡派的翻译目的:不仅通过句式齐整、韵调皆全的文言文形式美去再现原诗(abab cdcd)的音韵美,还通过译诗让读者亲近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使译诗成为符合特定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的有价值的译作。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人们越来越关注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对比中国翻译史上两位杰出人物鲁迅、林语堂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主张,不难发现他们二人身处相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翻译观,对翻译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大相径庭,这表明翻译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译者的主观选择,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译者所处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作者自身的文化态度、文化立场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的译本在《诗经》的7个英语全译本中,是视野较为独特而影响较大的,在世界上几乎与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译本齐名,在我国翻译界也被誉为《诗经》翻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韦利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在翻译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文化人类学视角,故诸多译文读起来颇有新意。与此同时,这一视角也使得他对部分诗篇内容过于穿凿,致使不少译文出现了失误。这种现象很有翻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