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道家”·前道家思想·老子思想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称号汉初固有 ,即使不信这一点 ,从思想的内在逻辑上也可以认定“道家”能够成立 ;道家思想有历史渊源 ,前于老子创立道家就存在类似道家的学术取向和观念因素 ;探讨老子思想的来源 ,不能拘于一时、一地或一群体 ,指出了老子思想的远因和近因。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抱一"思想在《老子》一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抱一"与老子的"贵生"思想相辅相成,都建立在对生命尊重的基础上。"抱一"思想从养生角度为后世道家的神仙方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是老子生命哲学的发端所在。深入地体悟老子的"抱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把老子的很多观念以"一"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3.
以现当代的中西哲学的研究成果为参照系 ,从五个方面对老子“功遂身退”命题作了新的阐释 ,即老子的“功遂身退”是对那些知进而不知退的人的一种劝告 ;是对“自我”历史地位的一种清醒的觉悟 ;是“天道”在“人道”中的展现 ;是寻求“真己”和“自由”的良方 ;是一种“生”与“死”的智慧。这些阐释 ,使老子的“功遂身退”命题更加充实 ,更富有生命力。从上述的阐述中可以得出四点启示 :一是对“功遂身退”有了更为明确的理解 ;二是老子“功遂身退”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三是老子并不反对哲学智慧 ,也不主张“愚民政策” ;四是要正确地对待道家的学说。这些启示 ,有力地表明老子“功遂身退”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无为而治”,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老子,因它既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又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不仅如此,自老子提出“无为而治”之后,仅从汉初到魏晋,就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就此问题,力图通过对史实的分析,给予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老子》第一个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性质,直接决定着老子哲学体系的性质。《庄子·天下》篇说《老子》“逮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确实抓住了《老子》哲学的核心。《老子》第一章是全书的纲领。这一章比较全面地描述了“道”。“道”是天地万物的起始和根源。“道”本身有“无”和“有”两个方面的规定。说“无”,指的是“无形”、“无名”;说“有”,指的是“有形”、“有名”。“无”和“有”是“道”本身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道”是“无”和“有”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1 全部《老子》关于道、德的议论,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论述“道”的基本特征,讲明君德应该配“道”,即侯王须法道、守道。一是从“道”之作用与表现的角度论述“道”与“德”的本质联系,即二者的本然同一,以及在这一前提下提出的修养理论。《老子》所论“道”之特征,可概括为三:从其作为实体存在说,“道”的特征是:“无名”,“无极”;从其产生天地万物的作用说,“道”的特征是“自然”、“无为”;从其作为运动过程说,“道”的“特征”是“周行”和“逝曰远,远曰反”。关于第一个方面,《老子》十四章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无为而治”是其社会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从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出发,探讨了老子通过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来进行社会控制,从而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老子提出“大音希声”的哲学命题,庄子创造性地用音乐故事来阐释老子的“大音希声”思想。庄子通过黄帝的三次不同的演奏和北门成三次不同的聆乐心理反应,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由具象走向抽象的程式,从而成功地赋予了“大音希声”这一命题以美学意蕴。因此,庄子堪称抽象派艺术理论的先师。  相似文献   

9.
胡曲园教授在《从〈老子〉说到中国古代社会》一文中,向学术界再次提出和论述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是难能可贵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凝聚着马克思从早年到暮年长期挥索的思想结晶;凝聚着马克思观察历史和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论。然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老子《道德经》中所提倡的无为之道抽象而虚幻,如何理解引起研究者的困惑,从理解书中常提及的“婴儿”概念入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道德经》书中常提及婴儿,源于老子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老子从理论的需要而概括、抽象出来的概念,当然也是研究者体道、悟道、行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奥特的位格“上帝”与老子的自然之“道”均展示的是世界的本原和奥秘,老子“自然”之本体论涵义与奥特的“位格化”的世界观位之本意是完全契合的;面对不可言说的“上帝”与“道”,奥特、老子均采取了“非连续的具象性”的象征性方法,从而展开其不可言说的言说;奥特指出了人与上帝相遇的根本方法是“象征言说”,其实,老子同样如此。对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语言的诠释的方式,我们以前忽视的正是老子的语言的象征性。在奥特和老子看来,我们通过象征言说就可以与“上帝”或“道”相遇,就会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1928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六大上,布哈林在《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作了预测,指出,1918~1923年是强大的革命浪潮席卷全欧洲的时期;1923~1928年是资本主义形成某种局部稳定的时期;1928年以后的第三时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激烈、殖民地斗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总危机尖锐化,大规模的阶级搏斗时期。“第三时期”理论的提出是共产国际中期的一项重要的理论活动,也是当时和以后较长时期内各国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从世界的宏观角度深入探讨20~30年代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客观地评价共产国际,尤其是中期的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13.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老子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越发使人感到对老子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是深化研究的基本前提.而出土的最新资料,又使人们毋庸怀疑,"无为"、"无以为"、"无不为"都是<老子>本身的概念,它们构成一个自然链."无为"是起点,它揭示了<老子>哲学的真谛;"无以为"是中间环节,说明了选择"无为"的缘由;"无不为"是终点,是前两个链接自然运作的客观效应.本文认为,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贯穿<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思想,并非消极的无所作为,从<老子>所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命题来分析,无论从哲学上、政治上或是待人处世方面,"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无为"是现象,"有为"是本质.因而,老子的"无为"实质上是积极的"有为",只是不正面去进取,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其最终都是为了"无不为".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一书八十一章 ,其中有六章谈到“美”。从字面上讲 ,它们都是完美无缺憾的意思 ;从本质上看 ,它们都是以信从自然、无所作为的无为主义思想为特征的。虽然老子的“美”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 ,但在客观上它也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它不仅带有审美愉悦的色彩 ,对审美对象也有特别的规定 ,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可是有的论者认为老子“反对美的观念” ,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自老子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无为”概念以来,“无为”成为贯串道家思想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本体论、政治说和人性修养论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三者之间构成内在的有机整体。随着道、儒、法、墨、阴阳等诸家在学术上的兼容和互补,道家“无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淮南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使之成为特定的“有为”,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概念,达到了在老子哲学术语织成的理论外衣下面这个概念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前 ,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可持续发展 ,是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必由之路。先哲老子主张顺应、尊重自然规律 ,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道法自然”思想 ,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来说 ,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营养。例如 ,“知常曰明”意即人类认识了天地万物相互运动变化的规律 ,才叫明智 ,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观的根本内涵 ;“知和曰常”意即保持阴阳交合达到和谐与平衡状态 ,才可以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 ,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树立的人地关系观念 ;“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意即对利益、财富的攫取应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过度就会适得其反 ,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应具有依靠一定理性约束的行为观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四年《学习与批判》第十期翟青同志提出“《老子》是一部兵书”,并引证了若干历史人物的评论,这就突破了在《老子》的研究上长期以来局限于它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人生和写作年代等问题的范围,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给了我们新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兵书,这不仅是对《老子》一书的正确评价,而且指出了研究《老子》的正确方向,对我们发掘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深入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进一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道”,是历代学者争论的焦点,对这一范畴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对老子哲学性质的判别。本文拟就这一范畴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 哲学思想本身是时代的产物。老子“道”的唯物主义学说,便是在总结春秋时期激荡的社会生活和汲取前人的理论营养的基础上产生的。就社会生活来说,一方面,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大面积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办的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确定老子哲学的性质,取决于对“道”的理解。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之“道”是一种类似黑格尔哲学的超时空的、派生和主宰万物的绝对精神本体。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观点脱离了老子思想的本来面目和本有含义,而把从黑格尔而来的概念硬加在老子思想身上,本文通过对老子“道”的论述分析及其与黑格尔“绝对精神”对比研究,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表示物质性实体及其规律性的哲学范畴,它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老子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