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第七届农村社会学论坛”于2016年5月21-22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举办。这次论坛主要围绕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与公共空间重建、乡村的现代命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国家治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境与逻辑、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及社区发展转型、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议题展开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学强调 ,必须从整体上研究农村社会。农村是一个整体 ,农村工作也是一个整体 ,以农村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农村社会学必须切实充分地把握整个农村社会及其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同时抓住主要或关键要素深入研究 ,并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与普及。为农业、农民、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3CSS)数据的分析发现:在社会质量各个因素中,社会经济安全因子中的安全因子对农村民生建设具有显著的影响;社会凝聚中的社会信任因子与社会认同因子对农村民生建设具有统计显著性;社会包容中的社会不平等因子对农村民生建设具有统计显著性;社会赋权对农村民生建设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据此提出了加强农村民生建设的社会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31日-11月1日,“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运用综述分析法,归纳总结“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典型观点,为现代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关于国家治理下的农村社区及其运行逻辑、关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公共空间的建构、关于农村社区现实困境与治理危机、关于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以及关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研究结果是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在理念与实践方向上尚存争议,但乡村建设已在推动,其主要治理模式表现为本土精英自主型、政治权力主导型、政策资源干预型和社会资本下乡型。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在于重构治理主体,培育职业化农民精英阶层,内化“外部资源力量”,实现农村社区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时代命题.论文立足于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农村社会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认为:从微观层面,应从代际关系、夫妻关系和干群关系等角度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应强化法治干预与严控强势群体参与农村资源的分利,以规范农村社会行为;应从分类治理的角度出发,妥善应对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以农村教育作为切入点,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公正;治理隐性环境污染,更加重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以应对农村社会风险,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则需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加强,如协调农村经济分化后的贫富阶层关系、依靠法治保障规范农村社会行为、重拾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和加快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的步伐以促进农村社会公正等.  相似文献   

7.
政治社会学理论范式下的农村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中国,农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学议题。农村教育场域不仅存在着来自国家的教育权力,还存在着对国家及社会的反作用力。多种力的交织和衍生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将经典政治社会学与新政治社会学这两种理论范式结合起来研究和解释农村教育,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农村教育场域中权力存在及其运作的镜像,揭示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在国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下,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已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新时期加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既是新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指出其所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村社会异质分化凸显等等,并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好国家与农村的关系。在传统自然村落、人民公社、村民自治和农村社区建设时期,国家与农村关系呈现不同特征,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也不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绩效差距显著。当前,必须重塑国家与农村的关系,建设农村社会复合体,形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合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的衰落——五种观察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的衰落已成为世界难题,学术界主要从农村社区变迁的角度对农村衰落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农村社会的衰落可以从农村频繁发生的单向人口流动、生活方式的转变、资源获取的不易、社会关系网络复杂化和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集体行为等方面进行阐释.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需要借助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来综合分析农村社会衰落的表现、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审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湖北省法学会和会议承办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精心筹备下,湖北省法学会农业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南湖·中国农村法治狮子山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成功召开。与会代表主要围绕农村法治的基本理论、农村土地制度、农村资源环境生态、农村金融、农村矛盾解决机制等5个议题展开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交流。文章对这5个议题中有代表性的见解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反映,也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标志。农村文化具有乡土性、归属性、直观性、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当前,中国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树立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要充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的农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文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的专业助人活动与反贫困关系紧密。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工作领域,农村社会工作持守的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及其秉承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关爱与互助合作价值取向及其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及其所采用的策略是其有效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无论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极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分析了我国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乡村精英再生产机制的变迁。鲁中三村的精英再生产机制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精英循环或再生产机制的一个侧面,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跨时段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村庄的“新贵精英”及其后代打破了“穷根”的诅咒,而传统精英及其后代则实现了“翻身”。当代农村社会结构被再生产的新贵精英与传统精英重新塑造:前者重视以政治体制内的权力资源为主体的各种资源的融合利用,通过体制安排实现了代际传承|后者重视以文化与经济资源为主体的各种资本的再发掘,代际“言说”机制起到巨大作用。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两者的再生产机制开始趋同,即依赖的再生产资源都开始趋向于文化资源。同时,农村的现代“边缘群体”利用暴力性行为等,也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准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电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落后到先进、由城乡分割到初步走向城乡统筹的过程。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国务院做出“两改一同价”的决定以后,农电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城乡政策的落实,农电发展、政策、规划和管理将发生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制度性关联的消解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费改革以后,乡村治理体制发生了变革,税费改革前由较为完备的基层组织形成的村民之间较为重要的制度性的社会关联被消解,不仅造成乡村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疏离,还同时造成了农民社会关系的疏离,农民游离于乡村组织之外,成为分散的小农。评估制度性关联的消解所带来的乡村生活的分散化和冷漠化,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改革,重建乡村社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保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探讨我国学者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的研究并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农村婚姻迁移女性婚后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其社会融合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发展及农村婚姻家庭的稳定。利用2014年中国9省“婚姻迁移与农村女性发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对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行为融合、心理融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融合现状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弱势性;个人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因素对社会融合均有显著影响。远距离通婚、方言掌握较差和受歧视女性的社会融合较差;个体特征如教育程度较高、从事农业、无打工经历、收入较低的女性以及婚龄时间较长的女性行为融合或是心理融合程度较高;社区层面仅人均收入较高村子的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融合程度较高。此外,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行为融合会对心理融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聚焦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地区小学儿童,以"流动教室项目"为研究对象,是针对处于第三圈层的成都市金堂县、彭州市贫困地区四所村小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行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呈现三个主要特征: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为学生一般性需要回应;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以小组工作为主、社区工作为辅;社会工作介入形式为轮换式接力服务。同时亦对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讨论:远郊农村经济社会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内容的适配性;远郊农村教育现状与学校社会工作功能的适配性;西部社会工作资源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