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显示该区域农民的环境意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失,表现在农民的浅层环境意识和深层环境意识不平衡、不同年龄段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平衡和农民的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脱节等方面。为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为区域环境保护及生态重建提供软件条件,亟需通过如下农民环境教育措施予以矫正:明确政府自身职责,强化对农民环境教育的战略认识;挖掘本土知识,实现环境教育内容的本土化;发挥中小学生的作用,积极推进环境"反哺"教育;注重利益需求,推动农民环境"知识"向环保"行为"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2.
安定区(原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反映出该区农民环境教育措施与"水保立区"的宏观战略失衡、农民环境教育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失衡、农民环境教育与市民环境教育失衡。应通过如下措施予以矫正:制订农民环境教育计划,实现政策措施与"水保立区"战略的对接;坚持农村视角,保证农民环境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立体化的农民环境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3.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执政理念已成为我国政府的长期战略。上述执政理念和目标的落实,无疑有赖于系统的、高质量的环境教育;而系统的、高质量的环境教育在学校层面中又必须借助于良好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高师院校进行环境教育课程建设,既是现实需求的始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家"优先工业和城市"的战略选择使吉林省城乡人居环境的"二元"特征明显,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着乡村聚落空间无序化发展,乡村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匮乏,乡村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等问题。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多方面逐步协调发展。为了破解上述问题,吉林省应科学制定乡村规划,优化乡村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住房投入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乡土文化,促进和谐乡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环境问题促使人们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反思人类面对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之矛盾的价值取向.农民的生态道德理念与农民在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课题组对陕西合阳县城后村、黑镇村、浪后村的村民进行农民生态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农民生态道德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生态道德情感不稳定,生态道德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农民生态道德培育成为乡村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基础条件,但是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扎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好富裕和共享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实现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渐促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问题涉及到各行各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应该看到,我国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与过去环境教育工作失误有关。因此,加强中学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学现状,谈如何开展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一点肤浅的认识。 1 环境保护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坏境保护法的规定,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两方面。这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同时注意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9.
因我国传统城镇化的盲目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千村一貌"现象日益严重,"美丽风光"渐行渐远。文章提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广生态住区,尊重人文地脉,应用乡土化设计;并在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大方向下"求同存异、协调发展、保持特色",力求构建和谐"宜居"新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新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民生态意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安徽农村生态调查问卷"分析入手,得出了安徽农民生态意识总体薄弱的结论。深入分析了导致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的原因,指出地方政府宣传不力是导致此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强化政府宣传责任"、"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政府宣传和组织工作"、"丰富宣传手段"、"发挥教育重要作用"、"支持并引导非政府组织活动"六方面对加强政府生态环保宣传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是正确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探索新农村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笔者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着力把握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深刻领会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地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进行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互联网时代应用互联网进行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与条件,并着重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想.  相似文献   

13.
渔农民住房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运用舟山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及其它相关统计数据,加上实地调研,从结构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三方面分析舟山市渔农民的住房状况。发现舟山市渔农民住房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经济收入者之间差异明显、住房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规范农民住房建设、科学建房、促进住房与环境协调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概观中国环境的问题与现状,分析环境问题与生态教育的内在关联,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我国生态教育存在着一个系统性缺损:生态意识淡薄,环境观念落后;政策导向偏颇,政绩本位作祟;生态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环境承担主体缺失,生态教育对象单一;生态教育教材缺乏,内容陈旧,教法呆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面临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在提高包括占人口70%的农民素质,核心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目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如供求脱节、投资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对农民职业教育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现行就业制度、教育制度、投资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职业教育的低收益高成本制约和约束着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参 见本刊第一期),重点论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及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地区 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普及程度、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以及 人们的求学愿望和教育支付能力。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在多方面影响着高等教 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影响区域内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类别;对不同地区高等教 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存在制约或要求;导致高教体制改革在不同区域存在着特殊性与创 新性的不同要求;使高教投资多渠道、多元化的实践效果在不同的区域存在极大的差异, 等等。因此,文章认为,为了促进地区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十五”期间国家应正确 认识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重点,并从区域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在 加强国家宏观统筹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区域化发展,促进区域内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以 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7.
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生态道德教育是工业革命后逐渐兴起的道德教育活动,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内容包括生态价值观的涵育,绿色消费观的培育,生态国情常识的知育以及生态科技知识的教育。因此,村支部委员会干部要带头践行生态道德活动,依靠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使生态道德教育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转变,抓住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难点、重点和要点,同时培育农民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生产实践中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态伦理教育倍受人们重视,但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贴近三农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效果更是欠佳。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通俗性和方法的实践性是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突出特点,培养"理性生态农民"和建设农村生态伦理文化是其最终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些特点和目标才能真正提高目前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学习环境包括物质学习环境和心理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对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农民大学生而言,心理学习环境建设比物质环境建设更为重要.文章通过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农民大学生心理学习环境调查与分析,为促进农民大学生良好心理学习环境构建,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述环境弱势群体——农民的环境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农民在身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弱势群体的同时,也成为了环境弱势群体。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农民成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原因,同时,指出针对现状必须加强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这不仅是维护环境公平和正义的要求,也是保护生态安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后笔者就如何保障农民的环境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