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Grice的交际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和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 ,本文结合一些言语实例 ,尝试分析话语的理解过程。强调在实际言语交际及进行语用推理时要注意寻找并理解话语中的隐含意义 ;注意交际对方的明示手段 ,寻找关联 ,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促进言语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语用推理与话语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语用推理在话语理解的两个阶段——对明示意义的理解和对隐含意义的理解中的作用。在解读明示意义的过程中,语用推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识别歧义,收窄和拓宽概念编码的意义。在明示意义的基础上,听话人借助语用推理机制推导出话语的隐含前提和隐含结论,从而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完成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的关联论,给国内外语用学界乃至语言学界带来了较大、较长远的影响.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尤其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关联理论这一指导交际的认知理论对翻译就极富解释力.根据关联论,翻译活动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包含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译者具有听话者和发话者的双重身份,所以译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的成功与否.本文从译者应如何担当好听话者和发话者的角色的角度,摘取本文作者在翻译课堂上的作业与练习为实例,着重讨论并归纳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达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4.
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提出了语用翻译实际上是双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翻译,并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进而尝试将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语用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应用关联理论 ,根据最佳关联原则 ,对隐喻、反语、夸张、弱言等间接语言现象的话语意义进行明示推理 ,以期得出上述修辞格话语的最佳语境含义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话语,其主要交际模式是明示推理交际。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说话人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明示刺激行为把自己的信息意图明白无误的传达给听话人;对听话人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认知语境及关联信息进行推理,获得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文章以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理论为框架,解读了明示——推理机制在交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词汇语用充实一直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词汇语用充实是字面词义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包括收缩和扩充。许多理论对进行过研究,其中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和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文运用顺应-关联模式对词汇语用充实作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交际中话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是语境动态构建的过程。明示交际行为能激活听者大脑中的相关语境假设,用以构建与话语最大关联的心理表征,减少信息处理的认知努力,这是包括语调在内的各种明示语言手段对话语意义语用推理进行制约的认知心理理据。以此为出发点,从重音分布、调群切分和调型选择的三个角度分析了英语语调传递的信息对话语意义推理的认知导向。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话者用以理解话语的唯一标准就是关联性。本文试图阐述关联理论关于语言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探讨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模式的哲学基础,并指出该模式对以往语用推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及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从明示-推理交际模式谈关联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阐述并修正了Grice的会话理论 ,提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 ,即明示 -推理模式 ,从而给语用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从比较Grice的会话理论和关联理论入手 ,着重论述了关联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明示 -推理模式在理解话语内涵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关联理论被证实是十分强有力的 ,它解释了大量有关语言理解和语言认知的问题。此外 ,它还对认知科学、语言学、语言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依据优选论语用学有关言语交际整体的、理性的原则,分析了明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差异。对话语的整体分析不仅了解明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不同投射特征,而且能够把握这两种意义在嵌入语境中的投射规律。根据“嵌入会话含义假设”(EIH),把符合EIH条件的“会话含义”看作为明示意义,而把不符合EIH条件的“会话含义”看作为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提出了对话主义理论,重视“他者”的概念。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重新审视了交际中的含义概念,将话语分成显义和隐义。显义作为隐义推导的依据有其自身的对话特性。显义概念的内涵符合巴赫金提出的主体间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与意义不一致是一种语用策略。对它的理解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是辨认,然后是推断。在辨认过程中有几种表现形式:肯定句表示否定意义,反之亦然;疑问句具有祈使句的作用;陈述句表达疑问或请求等。推断其语用意义要依靠关联原则和语境。这种语用策略使用得当,会使语言变得含蓄礼貌并且丰富多彩,如果使用不当,势必会产生负面效果,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4.
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指形式和字面意义为肯定但含意和命题态度为否定的一种语用策略。以关联理论对意义的划分为标准,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可分为显义、预设和寓义三大类。显义包括指称指派类和命题意义类;预设包括语义预设类和语用预设类;寓义包括一般寓义类和弱寓义类。  相似文献   

15.
结合指示、会话含意、语用前提、言语行为等一些语用学原理阐明话语的含蓄性。在交际中,交际者经常会避开明说而采用含蓄方法来表达想法或意图。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了解和使用含蓄的话语表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把语用学对日常话语的分析运用到网络环境的话语上,通过对聊天室话语的分析找出一些理解它们的线索和挖掘新生的语言现象。运用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对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样例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言语行为是口头言语行为的模拟转换:缩写(快速表达)、字母连打(语气)、图标(表情)等接近口头交际的现象。研究IRC言语行为对未来语言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语省略句的研究由来已久,以往的论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但讨论引用的材料依据多来自于现成的作品,分析的手段以语法成分为主。而本文从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角度来分析汉语口语体省略句的语境因素,说明汉语口语中某些蕴涵着深刻的会话含义省略句,既是话语的优化选择,又是日常交际经济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刻意含混话语理解的认知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互补性地使用心理空间理论和关联理论来探讨刻意含混话语的认知理解过程。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地展示刻意含混含有的语用用意的构建过程,而关联理论可为刻意含混表达的语用用意提供最佳关联解释。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可较好地理解刻意含混话语的交际意图,使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话语交际过程中的指称理解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是人们理解话语意义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整个话语交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Ariel的可及性理论,英语指称词语具有可及性标示语等级的差异,不同的指称词语标示了所指称对象的心理表征在受众记忆中的可及性。人类的记忆系统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人类对指称选择的认知加工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指称确认的4个认知语用因素以及它们在指称构建和解读过程中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关联和照应两个概念,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关联与照应的蕴涵意义,从语用学角度加以分析,论证话语交际要达到的目的,指出:要提高人们对话语的认知,必须了解关联和照应是影响话语意义的两个主要部分,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使话语能够更成功地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