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48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辅导干预.团体辅导前及结束后一周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施测.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CDMSES得分、成熟型应付方式得分明显高于辅导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得分低于辅导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团体辅导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增强其面对困难时的应付能力.  相似文献   

2.
选取社交焦虑大学生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发现两组被试在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动思维问卷(ATQ)、UCLA孤独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偏执等因子分上,前测没有显著差异,后测差异显著,实验组被试前测和后测得分差异显著,对照组被试的前测和后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认知行为团体治疗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干预和提升效果,以心理资本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在西南石油大学公开招募留守经历大学生作为被试。研究发现:实验组前后测的心理资本得分有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实验组的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对照组的心理资本前后测得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资本后测得分差异显著,表现为实验组的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实验组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整个团体活动感到满意,认为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觉得团体辅导对重新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成长经历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对河南省2 258名大学生进行就业焦虑的现状调查,考察其择业期就业心理及相关影响因素。设计职业生涯辅导团体实验方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焦虑的干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在IAS量表和SAD量表总分及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分量表的前测、后测、追踪评估得分差异显著。控制组被试在IAS量表和SAD量表总分及分量表的前后测、追踪评估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该职业生涯辅导团体实验方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心理干预对大学新生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的2009级大一新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不给与团体心理辅导而正常参加大学生活,实验组在参与大学生活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团体辅导方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80例大一新生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P <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大一新生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提高其大学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尝试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为主题,对有学业拖延症状的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探讨其对学业拖延的改善作用。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选取10名符合学业拖延症状的大学生,根据团体咨询和自我效能感的理论设计了6个单元的团体咨询。实验前后测分别使用学业拖延量表、学业自我效能问卷量表对团体咨询的效果进行评估。经过团体辅导: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业拖延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差异(t1=3.52,P<0.01),实验组实验前、后在学业拖延量表总分、学业任务拖延、非学业任务拖延、改变愿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1=9.18,6.77,9.44,-2.38,P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不存在差异(t2=0.76,P>0.05),但实验组实验前、后在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 -4.25,P<0.001)。结论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为主题的团体咨询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了14次心理辅导,探索团体干预对提升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情绪调适、生活问题解决的效果。[方法]选取寄读学校留守时间1年以上,7年级和8年级13名年龄在12~15岁的留守儿童,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自信心量表进行前后测。[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社交回避、社交焦虑、自信心差异极显著,质性研究结果也应证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结论]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寄读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的影响,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将28名某工科院校贫困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针对实验组进行10次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社会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的得分情况。结果: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组贫困大学生在社会回避与苦恼、社会回避、焦虑、自尊的得分均有显著正向变化。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高校贫困生人际关系和自尊具有良好的效果,高校应大力推广此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促进贫困生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对12名在校大学本科生进行了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确实改善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明显降低,社交回避倾向下降,这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团体心理辅导由于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17名大一学生开展6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SCL -90、“大学生活你过得快乐吗”调查问卷和团体辅导效果调查问卷,对17名学生施测。研究结果表明,较团体心理辅导前、辅导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明显的改善。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尤其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敌对心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最早源于欧美,开始于本世纪初,最初用于对疾病的团体治疗,真正用于帮助心理正常的人提高和完善,促进正常人的成长是从勒温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开始的。这是一种借助于较自由的团体活动与讨论,使团体成员对人际问题变得更加敏感的训练。目的在于帮助受训者(正常人)提高和改善处理人际知觉和人际交往的技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交焦虑作用机制模型,分析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发生机制。采用干预实验研究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得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上组间差异显著(p<0.01)。这表明,团体绘画艺术疗法能够显著降低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并在改善留守儿童自我聚焦和外界关注方面有着积极效应。团体绘画艺术疗法的推广和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力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3.
筛选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90名学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90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性差异,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学生无任何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两组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态的积极性、影响性。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经过八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就业信心、职业生涯定向、自我规划五个维度上的分数得到明显的提高,P值小于0.05,说明存在干预前后存在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方面无明显提高。对此可以得出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形式加以采用。  相似文献   

14.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对河南理工大学十名新生进行了九次五阶段的团体辅导,并以人际交往训练班的形式,开展针对性交际活动。卡特尔人格问卷测查发现,16PF多项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紧张性等有显著性改善。可见,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了湖北省一所专科院校的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六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团体成员的时间管理倾向,并使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实施前后测。结果发现这8名专科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的得分在前测后测时差异显著,研究结论认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专科生的时间管理倾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探讨小组辅导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为目的。采用自编的小组综合辅导方案对10名考试焦虑程度不同的大学生进行了6次小组辅导,并使用SCL-90、TA T前后测对辅导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为:①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其中躯体化、抑郁及附加项目上有非常显著的减轻(P<0.05),在焦虑、恐怖和偏执上有显著的减轻(P<0.01);②TA T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变化。得出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综合辅导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共情训练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往往和他们缺乏共情能力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索通过共情训练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借鉴国内外多种共情训练程序,设计一套提高大学生共情能力及人际交往水平的训练方案,将6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的大学生进行共情能力的干预,对照组的大学生不进行任何干预。结论表明:大学生共情能力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得到明显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际敏感都会随着共情能力的提高而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对某医科大学大一新生进行测试,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选取心理韧性水平相当的2个班级,使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前后测心理韧性水平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对照组前后测心理韧性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结果表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教学法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以促进医学人才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方法:将23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团体心理训练教学,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用社交能力自测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自测量表、自卑倾向自测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的抑郁、焦虑、社会交往能力和5项自卑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教学能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力,并对大学生心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的影响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验团体心理咨询对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并提出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咨询的后续工作事项。方法以30名咨询对象为实验对象,另外选取30名在校本科生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心理咨询。结论第一,团体心理咨询在提升自信心、促进主动交往行为、减少社交苦闷感与孤独感等情感反应方面短期效果显著,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交焦虑体验。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以及成员目标的改变,除了社交行为回避与苦恼指标继续降低、长期效果保持良好外,其他各项指标的长期效果均不是很明显。第三,团体心理咨询结束三个月后,由于团体成员的多样性,团体心理咨询对每个独立个体的影响各不相同。第四,团体心理咨询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团体指导者在团体心理咨询结束后还应开展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