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3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无论怎样,妙峰山都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这应该是一个圣地,先是民间社会的,随后变成学者的,现在差不多可以称为"旅游圣地"了.  相似文献   
52.
乡村的创造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来大陆做学术访问的黄应贵教授,这个(2008)初夏来到北京,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展开他的三次演讲,演讲的内容多集中在经济人类学的领域,特别是探讨新自由主义世界经济环境下的地方社会与文化的问题。在此之前我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的秋天我特别邀请他来中国农业大学参加社会学系主办的首届“乡土中国研究的新视野国际论坛”的时候,  相似文献   
53.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统计截止2019年末,中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0%,乡村人口数量为55 162万,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 077万,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发展问题,而且是农民福利增加和农村和谐稳定问题。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回应小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留守村庄的农民提供基本的就业和收入,并逐步解决小农户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关中实践》一书在对关中平原的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数据分析,提出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兴旺不是单一农业的发展,而是乡村的整体进步。 本文从产业与农民关系、产业与乡村关系的视角审视产业兴旺的内在构成、内容和特点。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话语体系的产业特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 产业兴旺既要满足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更要满足农民自身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产业兴旺只有限定在乡村范围内且以农民为主体才具有实际意义,产业兴旺只有建立在乡村整体价值基础上并与乡村价值体系相结合才具有可能性。 任何排斥农民的农业、排斥乡村的产业,都与产业兴旺相悖。  相似文献   
55.
妙峰山位于北京城西北35千米处,主峰大云坨海拔1 291米,雄居于“小西山”诸峰之上.这里不仅有奇松怪石、清泉飞瀑等自然景观,更因香火不绝的碧霞元君信仰而素有“北京第一仙山”的美誉.闻名遐迩的“娘娘庙”始建于明代,灵感官、回香阁、玉皇顶三座庙宇群,依山取势,参差错落,14座殿堂中分别供奉着儒、佛、道和民间崇信的各种神祗.从清康熙帝敕封“金顶”庙会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有数十万香客朝顶,数百档香会进香献艺.这里也因此成为京津冀地区民间宗教的圣地.除了作为民众的信仰中心,这里还因1925年顾颉刚等5位学者的妙峰山进香调查,而被视为“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发祥地”.2008年,妙峰山庙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其承载了民众生活的历史与记忆,这里又成为了传承民间文化的“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56.
文章通过对有机农业发展历史的知识考古学梳理,回顾有关有机农业话语的变迁过程,以理解有机农业于当代社会的意义。研究发现,有机农业话语的发展共经历四个阶段。有机农业已从处于社会边缘的反思性农业实践,发展为全球范围内多主体参与的话语竞争场域。话语变迁的动力机制由时代背景决定,涉及各主体特定的话语实践与主体关系。只有充分理解“有机农业”相关话语的流变性与建构性,以及变动背后资本、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在面对这一舶来概念时保持冷静。  相似文献   
57.
正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文明,通常被称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文明,迄今仍是全球发展之主流模式和方向。那么,现代文明,或者工业化、城市化文明,从长期和本质来看,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意味着什么?假若现代文明内含着对人类和自然破坏的本性而并不能自身去除,那么,人类  相似文献   
58.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生活需要的活动,而是对文化、社会制度设计出来的意义的消费,因而商品的生产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解释便成为消费研究的主题。不仅如此,现代意义的消费,大都是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下构建的,并以自我反思性知识进入到日常的消费生活实践中。中国的消费话语、消费意识形态,如“小康社会”深深打下了西方福利国家和现代性的进步理念等烙印,因此,理解现代性的意义,便成为理解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农业特性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农业具有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三个特点,决定了农户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指出农业具有产品贡献、就业贡献、社会安全保障和休闲等功能。农业的外部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农业已经受到限制。社会学从产业结构和农业功能的角度理解农业,认为其更多地体现为公共产品性。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具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四个特性:农业产品的提供具有社会性;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产品消费的必须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国家对农业负有支持和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60.
国家权力,犹如一道密不透风的墙。人作为墙内的结点受控于有限的范围内。礼物是激光线,它穿墙而过却不损墙身,最终把结点连成网。关系学就是这张无形的网,它既沿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人与人的感情稳固地守护住,又缓和了现今社会的多种矛盾。可以说,透析了关系学就能准确地了解整个中国社会,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关系学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在《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