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63篇
  免费   1989篇
  国内免费   278篇
管理学   11952篇
劳动科学   1458篇
民族学   971篇
人才学   1752篇
人口学   751篇
丛书文集   17446篇
理论方法论   3718篇
综合类   32152篇
社会学   3606篇
统计学   36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664篇
  2020年   1093篇
  2019年   1034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980篇
  2016年   1323篇
  2015年   2171篇
  2014年   4810篇
  2013年   3991篇
  2012年   4561篇
  2011年   5269篇
  2010年   4986篇
  2009年   5358篇
  2008年   6027篇
  2007年   4735篇
  2006年   4101篇
  2005年   4367篇
  2004年   4633篇
  2003年   4239篇
  2002年   3217篇
  2001年   2785篇
  2000年   2244篇
  1999年   978篇
  1998年   595篇
  1997年   404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3.
高端装备企业技术含量大,产业地位高,其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高端装备企业创新投入大,而不同融资方式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效率.以我国A股上市高端装备企业2007-2017年间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内源性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三种融资方式对高端装备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融资方式均能显著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且内源性融资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最为明显,其次是股权融资,最后是债务融资.高端装备企业应扩大留存收益以提升创新效率,政府也可加大对其财政及融资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制度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核心,强调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创造,因而具有了人民性、中国性和文明性的三重内涵,这是对百年中共文艺制度建设理念的继承和弘扬。人民性的实质是要塑造觉醒了的现代新国民;中国性的维度强调的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明性强调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以来,员工持股成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多方位探讨员工持股制度的功能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条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员工持股制度是一种使企业员工以劳动者和股东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一种制度安排.科学合理的员工持股制度既有助于提高员工福利水平又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新时代"利益共同体"导向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覆盖面比较广、关注员工长期收益、注重员工参与管理、重视员工知情权,可以起到完善国有企业经济民主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干部积极作为是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当前不断加强基层治理的背景下,部分乡村干部仍然存在不积极作为现象,阻碍了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社会结构分析视角为解释上述现象提供有效参考.结果表明:乡村干部的行动在一定程度受到部分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乡村干部的积极作为可能面临多重困境,从而产生不积极作为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面对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压力和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活压力所塑造的压力型社会结构,乡村干部倾向于采取形式主义行政方式;第二,面对由部分乡村集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道德因素所塑造的道德型社会结构,乡村干部倾向于遵循"不出事"的行动逻辑;第三,面对由"强关系"属性所构建的关系型社会结构,乡村干部倾向于和地方势力"拉关系",以此获得资源支持.基于此,需要创新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多层面提高乡村干部待遇,构建良好乡村道德社会结构,以此改善乡村的社会结构因素,破解乡村干部面临的"结构化"困境,激发乡村干部积极作为的能动性,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以市场需求随机的视角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基于碳标签制度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协调策略。模型引入产品碳足迹e1作为决策变量,分别研究了在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下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中决策变量最优解及最优利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碳排因素时集中决策相比于分散决策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零售商通过与供应商共担碳减排成本,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初步验证模型的契约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全方位监测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推动线上教育有效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利用高校学习者微观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线教育过程中不同特征的学习者在各阶段自我调控能力有显著差别;自我调控能力强的学习者在行为阶段体现出强于其他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行为和反思阶段相互影响;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受内部、外部和环境多维因素共同调节,其中内部因素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基于此,应制定学习计划,撰写反思日记;积极有效地培养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意识;给予外部、环境的正向刺激,提升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马克思协作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政治经济学逻辑。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协作,因此具有协作的一般积极效应,但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目的及生产指挥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协作存在本质区别,同时在应用范围、生产速度、决策效率、调动积极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协作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 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 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 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 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 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 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 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 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 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 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