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虽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发展的速度却很快。当前我国仍处于政治和经济的转轨期,小额信贷的发展自然也显现出或多或少的政府主导意味,中央政府赋予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一些政治功能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如今,小额贷款机构已被看作繁荣农村经济的发动机和维持农村稳定的减压器。因此,国家立法十分注重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保护,对借款人权益的保护却经常被忽视,借款人权益保护规范缺失的状态有待改善。随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小额信贷借款人权益保护机制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借款人权益保护概况的分析,提出构建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借款人权益保护体系的构想,旨在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尽可能地帮助小额信贷借款人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引起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相比银行信贷、基金、证券等主流金融领域,小额信贷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服务对象,消费者的信贷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国际小额信贷市场频发信用危机。我国应吸取部分国家小额信贷危机的教训,培养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扶贫的社会责任底线,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并着重做好金融风险的教育工作,促进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小额信贷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应。尽管如此,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外部环境的限制以及小额信贷自身存在的许多阻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保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完善小额信贷经营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投入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额信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但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不规范,经营的不规范,严重影响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特别是对照尤努斯模式,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无论从政府监管的效率,还是从小额信贷机构支农效率,农户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都与尤努斯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小额信贷效率略显低下.因此,应该采用符合农村小额信贷监管模式,营造标准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额信贷已开展了20多年,在经过个别试验、全面引进、扩大试点后,逐渐形成了以信用社为发放主体,城市、农村不同受益人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着重探析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以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小额信贷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小额信贷及其可持续性的定义,提出了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并据此分析出我国农村目前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最后就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成功的小额信贷已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与之相比,中国目前小额信贷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处于很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强调机构可持续性意义重大。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从模式、利率、资金、培训与管理等各方面提出实现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小额信贷及其可持续性的定义,提出了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并据此分析出我国农村目前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最后就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额信贷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扶贫活动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补充,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也在逐渐地发展和完善。陕西省作为小额信贷公司的首批试点省份,小额信贷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近几年,小额信贷公司的盈利受到了考验,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小额信贷公司的盈利性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制约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至今,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利率问题始终是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四川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的小额信贷为例,提出利率市场化是小额信贷机构实现盈亏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自力救济是农民对影响其权益的环境问题的一种抗争,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于污染行为的庇护、环境执法不力、农民维权能力不足和环境公权力救济途径的不畅。农村环境自力救济,可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民环境权益问题重视,对解决相应的环境问题具有推进作用,但也存在社会成本过高的弊端。因此,今后应采取措施来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强化公权力对农民环境权益的救济,从而最终减少农村环境自力救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认为农民权益存在3个维度的缺失,即经济权益缺失、政治权益缺失、社会权益缺失.探讨我国农民权益缺失的成因,指出制度、市场、政府三重失灵的困境致使农民权益缺失.对“第三部门”理论进行反思,从公民主体性社会和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的相会关系出发,构建新型的农村社区保障模式,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并将农村社区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以公民社会与社会治理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为出发点,提出构建社区保障模式,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快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以发展促规范,以发展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农民工权益被损害现象十分突出,实际上暴露了在该问题上法律失效、政府不作为,未能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最基本的保障原则。本文认为保障农民工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民工权益保障应以人为本,并于文末提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我国新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应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农村社区发展,这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在我国目前新农村社区发展中,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新农村社区发展受阻。为此,完善根本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社区发展,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权利之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出现了宅基地闲置和宅基地私下流转的矛盾并存现象。因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监管混乱以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农民权益受损。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既要考虑既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也要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包括改革流转过程中的取得、登记制度,应重点把握具体流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权益得不到保护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科技队伍的稳定。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面临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难、经济待遇差、权益保障难的问题,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难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够,法律供给不足,基层农技人员维权意识薄弱,服务对象素质低下。因此,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术人员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加大对基层农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等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形成,农民必然对合作金融制度产生强烈的需求,迫切要求打破原有均衡状态的利益机制而寻求新的制度突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不合理的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法律制度的保障.文章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存在的法律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法律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半流动家庭的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婚姻家庭权益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待于通过完善立法和强化司法保护来加以解决。我们应当根据半流动家庭离婚案件和留守妇女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真贯彻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国《婚姻法》中有关妇女财产权益保障的相关内容,修订离婚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留守妇女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以加大对离婚留守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进城落户农民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影响中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弃地入城"到"带地入城",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已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建立有效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这一研究目的,通过采取跨学科研究、实证分析、比较研究、价值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进城落户农民"是农民由身份性向职业性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地域流动、生存方式变革的结果,进城落户宅基地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宅基地权益保护状况是影响农民是否愿意进城落户以及进城落户后是否放弃农村土地权利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针对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保护主要面临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不完善、部分相关制度缺位、宅基地权利缺乏有效实现形式、退出宅基地的相应补偿不合理、相关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引入协同保护理念,加强宅基地使用权及司法救济制度建设,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有效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