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正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一个大观念,正义问题是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哲学层面上考察正义问题,将其理解为对人生存方式及社会结合形式是非、善恶、美丑的追问。作为一种认识形式,正义问题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和社会。个人与社会相互认识、评价、审美形成了所谓的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社会制约人,人又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正义问题     
正义是一个大观念,正义问题是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哲学层面上考察正义问题,将其理解为对人生存方式及社会结合形式是非、善恶、美丑的追问。作为一种认识形式,正义问题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和社会。个人与社会相互认识、评价、审美形成了所谓的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社会制约人,人又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3.
体制正义·法律正义·道德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正义借以实现的途径 ,从体制正义、法律正义和道德正义三个方面对社会正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体制正义作为正义之基 ,包括结构性正义和功能性正义两个方面。法律正义作为正义之绳 ,包括法律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道德正义作为正义之魂 ,包括道德的正义性和正义的道德性两个方面。本文分别考察了它们的内涵和原则 ,并指出这三大正义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正义必有其参照,这一参照就是自然,但古代正义和近代正义却给这一参照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古代正义给自然赋予神性,而近代正义却给自然赋予兽性.这使古代正义和近代正义具有了不同的特色:前者是为了德性、为了城邦的正义,而后者却是为了权利、为了个人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正义评价标准可区分为分配正义、制度正义、承认正义三个层面,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中国环境非正义的实质问题主要集中在分配正义层面,主要表现为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环境权益分配与责任承担方面呈现不平等关系;制度非正义层面主要体现为环境规制被虚化、有法不依,环境权益诉求机制缺失;承认非正义则往往被社会所忽略而未被有效认知.在我国,环境非正义的调控策略主要在于遏制资本与权力的结合对环境的破坏、向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保障环境制度正义、塑造环境主体正义品格四个方面,这是一种在“发展中协同控制污染”的环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澄清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合理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生产正义观念强调扬弃雇佣劳动关系及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正义的实现间的必要性关系,并反对分配正义观念。但事实上,生产正义所反对的只是配给正义的观念,而"正义的环境"的存在意味着生产正义不能取消分配正义问题。与此同时,以社会基本结构为对象,关注生产资料的分配的分配正义观念是能够容纳生产正义观念的全部要求的。因此,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理解为容纳生产正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合理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法理学视野中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在法理学视野中,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崇高理想,它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而程序正义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和过程.认为理解程序正义必须认识程序、法律程序及其特征;程序正义的内涵与三种分类;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即程序正义决定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相当于实体正义、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程序的正义性标准就在于是否体现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伴随公民主体意识的提升,法律正义对于法律权威建立的根本意义为公众所接受,强制作为法律的本质属性只有得到正义的说明和论证才是合理的。法律正义是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总和。在社会主义法治条件下,形式正义相较于实质正义有更加突出的地位。正义美德是法律正义实现的品质保证。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类型的分析为我们追求各类正义之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划分昭示人们要使个人对社会义务的履行与社会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各行其是又相互配合,分配正义与纠正正义的划分彰告人们要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活动与平等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各有所依又相互衔接,自然正义与约定正义的划分启迪人们要使正义的自然性与正义的约定性各归其位又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0.
程序正义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罗尔斯将程序正义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三种不同类型,以程序正义、尤其是纯粹的程序正义作为正义原则证成与实现的基础,使程序正义取得决定实体正义的优先地位。但在后正义论时期,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发生了"去程序化"转向,从单纯重视程序正义转向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重。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自始存在正义因素,应对气候变化绕不开正义的维度。气候治理应以气候正义为基础,气候制度也应以气候正义为价值导向。有关气候正义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和气候治理一样主要集中于国际层面和国家主体之上,但两者实施起来都困难重重。地方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突破口,气候正义在地方层面同样存在且同样重要,在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法律行动中也应贯彻和体现气候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和谐社会与教育的共同诉求。考试是人们日益广泛使用的对有限社会教育机会和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的一种较为合适的筛选方式,伴随着考试地位的日渐显要,考试公正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考试公正决定着考试的是否合理,考试是否合理又决定着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继而潜在或现实地影响社会其它机会和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因此考试公正承载着对于社会、人自身发展而言所必备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前和谐社会建构中有诸多“不和谐”因素,考试不公正就是其表现之一。本文揭示了考试公正作为教育公正具体表现的内涵,试分析了考试不公正的原因,并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及资源配置层面对和谐社会中达到考试公正的思路与对策对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离不开相应的程序,公正的评价程序是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在分析程序公正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含义,并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价值。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的最低限度标准是:主体平等、实质参与、价值中立、程序理性、程序公开和程序自治。为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需要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职能,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道德自觉,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制度建设,优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实施流程,保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剧,科技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在20世纪中后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型。当代科技风险具有现实和建构的双重属性并打破了传统风险的局限范围,它以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类置于某种全球风险社会中。在世界风险社会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矛盾重重:一方面,科技自身演化成为当今风险的主要制造者;另一方面,科技仍被视做控制风险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当代科技风险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正的研究,旨在呼应当代社会对公正的诉求并求得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性解决。传统伦理的失灵,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不是以公正为本位的伦理。当代伦理的使命在于,构建公正伦理,确立公正原则,使公正这一伦理学家们的理论问题走向对人类生存实践的普遍指导。实践公正原则的关键,在于让公正原则成为社会公正建设的指导原则;实践公正原则的根本,在于塑造个体的公正精神,让公正原则内化为人的德性。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一个事实判断,指教育的平等、公正和合理性;二是作为一个价值判断,被解释为对教育是否平等均等、合理适切所作出的评价或判断。准确把握教育公平应遵循四种基本理念或原则,即权利平等理念、机会均等理念、能力差异理念和弱势补偿理念。教育公平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展开或实现即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技术正义论     
技术正义问题就是对技术之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价值追问。技术不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体系 ,它不是中性的 ,而是负载着价值。正义的技术 ,是指符合自然规律 ,符合人性要求 ,以人而非经济价值为核心的新型技术。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立法 ,保障技术开发、应用和发展的正义性。科技工作者也应提升美德 ,负起相关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正义观被普遍理解为权利平等。制度正义包括制度本身正义和制度运行正义。医疗救助制度作为保障平等享有基本人权的再分配制度,其正义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理论依据。然而医疗救助制度正义性在设计与运行中存在诸多阻隔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公平与效率,才能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具有不同内涵,总体而言,传统社会正义观是一种抽象理性的正义观。与此不同,现代社会正义观,尤其是马克思社会正义观是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出发揭示了社会不正义性及其根源,并在分析现实社会基本结构中力图建构一个正义社会。不同内涵的社会正义观研究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义的监督,必须建立在正义的监督程序之上,程序正义不仅是司法领域的重要问题,也是人大监督的重要问题。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程序仍不完善,影响了监督的正义性。提高人大监督的正义性,要在民主的价值观下,采取实证主义的方法,建立以宪法和监督法为主,其他法律法规和政治惯例为辅的科学的、完善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