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各疏散点完成疏散具有最晚时间限制的条件下,研究了避难所完成疏散任务的车辆征集计划及出车任务安排,分别以最小化疏散总费用及最小化疏散总时间为目标建立了两个应急疏散车辆调度优化模型。通过约束条件增维降低了模型计算的难度,并利用CPLEX求解软件对同一个算例的两种不同目标函数进行了比较计算。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应急救援在交通救援中较为特殊,其主要问题在于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应急管理系统不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亟待完善。从应急救援重要性认识不足、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和应急救援文化教育缺失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树立科学的救援理念、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健全救援机制和完善救援调度指挥机制的针对性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的突发、多发、频发、易发,对应急救援在科学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献和理论研究,结合学者的研究经验,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提出大众应急物资快速投送的内涵.针对应急"最后一公里"快速投送过程中面临的救援资源稀缺、应急环境风险高、指挥调度困难等问题,应建立包含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分析、大众应急物资虚拟存储体系、多种运输方式立体化组合投送和末端快速投送指挥调度平台的大众应急物资快速投送系统.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调度最优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市交通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出救点”和“应急点”已知情况下,研究了多目标下应急资源调度的最优路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描述,建立了时间最短、费用最小的应急资源调度最优路径选择优化模型,将蚁群算法进行改进,结合改进的TOPSIS法求解最优方案,给出了仿真算例。  相似文献   

5.
技术能够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对“技术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微观理论解释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借助政治系统理论,对救援主体应急救援失灵与技术化重建进行研究发现:容灾系统的建立有助于缓解应援物资处置的输入、处置和输出环节的系统压力,并可通过外源性技术嵌入与组织吸纳技术再造应急救援的信息结构和优化应援物资处置的工作结构,在短时间内提升救援主体的应急救援能力。因此,容灾系统本质上是一种以现代技术为载体,在不同的部门或主体之间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应急管理体系和服务供应机制,以提高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为目标的应急管理服务备份技术。这种技术实践可为探索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应急治理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基于已有文献和国家安全法规,凝练出40个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利用 ISM 方法,建立各评价指标间的邻接矩阵、可达矩阵,最终得到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图。结果显示,40个评价指标共分为四级,以危险预防、应急救援准备、应急救援减灾和善后恢复四个方面,细分出36个下级指标;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救援设备、避难场所、技术支持和应急预案等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处于基础和重要地位。研究结果为评价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急设施选址问题是应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际应急处置过程中,常常需要设施两两之间的资源调度,同时灾害可能导致已有设施的损毁,造成设施服务的中断,因此,本文同时考虑设施可能的损毁情景以及设施两两之间的调度时间,建立了可靠连通应急设施选址模型,该模型是带有非线性目标函数的0-1整数规划,属于NP-困难问题,基于遗传算法为模型设计了有效的求解方法,并通过算例与经典选址模型进行比较,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在解决应急设施选址决策鲁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对于有效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各种灾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定位与路径问题模型,利用最小包络法确定应急救援中心的定位配给问题。在求解路径问题时,运用logware软件和最近邻点法思想求解出K条较短运输路径,以减小问题的规模。从选出的较短路径,以紧急救援的时间,安全性,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为目标,利用ANP法确定最优运输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解决军地一体化应急物流管理中连续型物资需求的配送问题,需要从物资的配送能力和需求紧迫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物流场理论,根据我国现阶段军地应急物资的双重管理模式,建立应急救援多配送中心物流场模型。在模型中将应急物资的配送和需求问题视为带正、负电荷的电场,其中正、负电荷分别代表配送中心和需要救援的区域,电荷数值大小分别代表配送能力的强弱及物流需求的紧急程度,并分析了单中心覆盖、多中心部分覆盖及多中心全部覆盖三种不同配送情况下应急物资的配送及与需求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配送能力、需求紧迫性及路网阻尼性等因素对连续型物资配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为各配送中心分配适当配送量,提高运送时效性及降低任务分配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为例,详细论述了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管理体制和应急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受灾人员损失的应急资源网络多周期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规模突发事件灾害链演化新情景,以及不同救援周期应急资源供给和需求在数量、种类与需求时间上的差异性,建立应急时间最短、受灾点人员损失最小和运输费用最小3个带主从关系的目标函数,并以应急资源供给和需求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资源、多运输方式、多应急出救点——多受灾点的多周期复杂应急资源分配网络配置决策模型,并基于资源需求急迫度和应急限制期,设计多周期、多资源分类调度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以汶川地震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灾害链情景下,受灾人员损失、应急限制期和资源需求急迫度,对多周期应急资源分配网络动态优化调配决策均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灾害损失评估尚未达到科学化要求,缺乏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方法,灾害统计数据调查采集渠道不畅,重复计算或信息失真,各地灾情报告夸大损失,救灾资源浪费,评估偏经济因素而少社会要素,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灾情并分析防灾减灾和应急措施的成效与不足。应当深入研究我国灾害损失评估状况,探讨完善灾害损失评估的标准、方法、程序,修正和改进灾害损失评估体系,拓展灾害损失评估的社会境域,形成全面准确的灾害损失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灾害损失评估在应急处置、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中的信息、咨询、监督和评价功能,优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 ,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 ,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 ,还应 :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 ,必须注重减灾 ;2 )重视城市灾害防御 ;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4 )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 ,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 ;5 )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风险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讨中国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过程;以山东地区的旱灾为例,分析这一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通过历史与国际经验的介绍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灾害危机管理体系的普遍确立,灾害应对已被纳入到政府职能体系,同时也进入以官僚制为基础的正式组织体系。比较灾变情境与官僚制的特征,提出以"情境差距"概念为基础来把握灾害管理系统的本质属性,将灾害管理视为组织弥合情境差距的适应过程。继而构建了以"DRC类型学"为基础的组织灾害适应行为分析框架,以揭示现代灾害管理系统的应然特征,将灾害的组织适应划分为预案适应与组织自适应,并从规范与自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基于灾害危机的组织适应视角,探讨了我国灾害危机管理体系更新升级方略。  相似文献   

16.
西方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中的女性关注,不仅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思考,更是灾害应急管理正在推进的实践,显示了西方国家基于社会性别主流化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一种努力。通过考察西方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中女性关注的兴起背景和研究状况,阐述了女性关注的主要研究主题,包括女性应急技能与减灾技术学习、女性应对灾害的脆弱性、基于性别的备灾、基于性别的减灾政策、基于社区的减灾、气候变化对女性减灾的影响和社会性别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水利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是了解水利灾害应急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水利灾害应急管理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前提。依据以往研究成果和水利灾害特点,构建了水利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各指标赋予了相应的权重值,为今后水利灾害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基层的应急管理生动体现了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优越性、疫情全灾害管理的有效化等特点,但也存在着跨部门协调困难、信息壁垒、应急预案质量不佳、应急资源缺乏等问题。为提升我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需构建全区统一调度模式,搭建大数据应急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基层应急预案,推动储备优质应急资源,切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以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提出高校体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应变思维能力的教育思想。并以武术课作为具体的研究范例,在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探讨了体育教学主导思想指导下的武术课的具体操作方法。本文旨在为将来的学校体育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路网应对自然灾害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自然灾害下中国公路网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公路网的自然灾害类型以及自然灾害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同时借鉴国内外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的经验,提出了公路网抗灾救援系统组织框架和工作业务流程,并系统地提出了公路网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抗灾救援保障体系,其中包括抗灾能力和灾情评估、灾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机制、应急交通控制和管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