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为探索抗灾救援应急运输补偿问题的解决路径,运用系统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应急运输的现状以及应急运输的特点和目标,分析了现行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的缺陷。分析认为,应建立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以提高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同时认为,应该构建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的管理模式,即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省、地级市、县(区)各级分别设立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各级基金管理中心可根据需要下设融资部、审计部、会计部、信息部等职能部门来对基金进行有效管理;提出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的运作模式,包括基金的来源、补偿范围及标准以及基金补偿的操作流程等。  相似文献   

2.
联运企业的效益受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的影响。如何降低联运成本、提高联运企业的效益,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针对集装箱公铁联运路径优化问题,以运输成本、换装成本、储存成本、时间惩罚成本构成的运输总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集装箱公铁联运路径优化模型,考虑运输时间限制、班期限制、节点储存成本,得出使运输总成本最低的运输路径及运输方式,并利用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郑州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为例,详细论述了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管理体制和应急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建立了考虑覆盖率、总时间成本的多目标0~1整数模型和评价模型,并利用深度优先搜索法和模糊神经网络法来求解该模型。为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及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设计了算例实验,同时将多目标模型和单目标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多目标模型对选址方案的影响,并对选址方案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最终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设施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受灾人员损失的应急资源网络多周期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规模突发事件灾害链演化新情景,以及不同救援周期应急资源供给和需求在数量、种类与需求时间上的差异性,建立应急时间最短、受灾点人员损失最小和运输费用最小3个带主从关系的目标函数,并以应急资源供给和需求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资源、多运输方式、多应急出救点——多受灾点的多周期复杂应急资源分配网络配置决策模型,并基于资源需求急迫度和应急限制期,设计多周期、多资源分类调度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以汶川地震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灾害链情景下,受灾人员损失、应急限制期和资源需求急迫度,对多周期应急资源分配网络动态优化调配决策均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应急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选择最优路径,这就往往忽略了受灾地区的具体情况。但在实际中,地区受灾程度的不同,以及受灾地区的救援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救援决策。通过引用可挽救性的概念,建立了对可挽救性进行数值度量的可挽救性度量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最大化可挽救性和最小救援时间为目标的应急车辆的调度双目标模型,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7.
针对伤员遭受突发灾害又无法获得及时救援这一情形,以医院向救援中心输送物资的距离和时间为研究重点,提出一种低碳视角下的应急医疗救援中心选址模型。首先,以上海市为例,基于机器学习的K-means聚类,将上海市划分成四个子区域,使用直线相连法确定各子区域的初始备选点。其次,使用熵权法,从各子区域的初始备选点中筛选出几个最终备选点。最后,通过考虑运输成本、碳排放成本和晚到惩罚成本,计算各子区域内所有医院到救援中心的总成本,将总成本最小的点确定为各子区域的最优选址点,确保每个医院都能向就近的救援中心提供医疗资源。通过对选址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模型得出的最优选址点可作为上海市后续医疗救援中心选址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调度最优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市交通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出救点”和“应急点”已知情况下,研究了多目标下应急资源调度的最优路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描述,建立了时间最短、费用最小的应急资源调度最优路径选择优化模型,将蚁群算法进行改进,结合改进的TOPSIS法求解最优方案,给出了仿真算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应急物资配送过程中救灾信息具有鲁棒不确定性特点,构建应急物资配送多阶段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鲁棒控制策略。鲁棒优化目标函数中设计运输成本最优、运输时间最少以及用户满意度最大等优化目标,充分考虑“鲁棒不确定性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更适合完成突发事件下的应急救援物流任务,比静态环境下的一般规划模型更具有柔性。在鲁棒优化模型基础上给出鲁棒 H∞策略,既能够抑制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噪声等外部不确定输入扰动,同时又能够抑制成本参数、配送时滞等内部不确定性扰动,对于既定成本目标控制的平稳实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基于鲁棒优化的应急物资配送鲁棒控制策略,对于解决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资配送决策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粮食应急运输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粮食应急运输的特点与难点,从应急管理、运输组织优化等方面着重研究和探讨粮食应急运输调度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出救点数目最小的二层优化数学模型的粮食应急调度方案及其求解方法,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7.
涉农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统筹整合作为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的突破与平衡,加之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边界范围,因而属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现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面临很大困境,而法治保障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必要性,更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财税"理念的指导下,法治首先必须尊重财税规律、逻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央及各省份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文件规范中与法治财税规范意旨不符的部分进行分析、审核和修正,以尽快建立稳定权威的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法治方略,顺应新时期民生财政的发展要求,并促进央地财政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设立以来,由于其在立法上的功利性,立法表述的不完善,配套机制的不健全,使其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存在了质疑,并在实际运行中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法学界关于其存废、实施问题引起很大争议.笔者将从其立法的理论基础上入手,分析其合理性、技术性,并提出了一套通过立法表述的完善,配套机制的健全来限制本罪名在其实际运行中的消极作用的方法,使其合理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