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在中西方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介绍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更好地认识到两者其实是翻译中的矛盾统一体,各有其优劣。笔者建议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时应根据翻译目的、翻译内容适时采用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2.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的翻译取向而不是翻译方法,意译和直译是具体的翻译方法,它们与归化/异化并不一定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语言层面的翻译应采取归化的翻译取向,文化层面的翻译应采取异化的翻译取向。韦努蒂在归化和异化问题上观点的转变客观上帮助我们明确了有关归化和异化方面的问题,同时促使我国译界反思那种盲目推崇西方译论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各有各的优势,不存在孰优孰略的问题。无论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其实在其译作中体现了一定的常规关系,都实现了翻译的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归化和异化历来是翻译界争执不下的焦点问题之一。两千年来,二者一直在激烈的矛盾交锋中势同水火,互不相容。本文认为翻译是一个译者出于自觉的方法选择的过程,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二者孰优孰劣之选择应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及翻译所面对的目标读者。  相似文献   

5.
翻译界历来对于在翻译中是使用异化法还是归化法有许多纷争 ,然而各翻译家在各自的翻译理论表述中又都无法否认异化和归化在翻译中互相不能取代的作用。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异化和归化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无论异化还是归化都是翻译中不可缺的翻译方法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译者所应采取地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化转向为归化与异化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理据,基于这一理论,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获得不同译作,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与异化有机结合的策略进行翻译,从而存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达成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同时,归化、异化的使用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必须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必须体现原文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学理层面理解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因此,学界,尤其是翻译界,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层次解析。本文从文化角度和中国当下翻译语境出发,详细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策略,进而对其提出的归化策略在中国当下翻译实践中的地位给予较为客观地定位。  相似文献   

9.
文化语境是指影响语言使用和理解的文化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宗教文化、价值观念以及观念的不同导致了英汉文化的差异。文化语境决定了弥补这种差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语境需要异化时即采用异化翻译;语境需要归化时采用归化翻译。译者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源语和目的语间的文化语境的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归化、异化是翻译的两种不同归宿 ,源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显著差异 ,并主要由目的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所决定。归化、异化是有阶段性的 ,此消彼长 ,交替主导翻译的走向。归化、异化翻译对中国新思想输入和汉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归化、异化翻译不是绝对的 ,只能是部分归化 ,部分异化。在翻译中有意译也有直译 ,既要求同 ,也要存异 ,既要忠实原作 ,又要有创新 ,归化、异化两者对立统一 ,是翻译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用翻译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12.
从韦努蒂翻译理论看英文影片名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的两大主要策略,自韦努蒂提出以来就一直众说纷纭.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有观点认为异化将成为翻译策略的主流,但事实上,运用异化理论翻译英文影片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分析使用语境和异质文化的差异,并借用归化理论成功翻译英文影片名的例证可以说明,归化理论仍将在今后的英文片名翻译活动中长久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当前,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多数译者倾向于选用异化策略,但是归化在翻译当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因此,有必要指出归化的优越性,同时也指出归化应把握一定的度,提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忽视归化策略的重要作用,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译作。  相似文献   

14.
韦努蒂认为,历史上强势文化采取的归化凌驾于其他翻译策略之上,强调异化作为一种阻抗以实现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注重语言和文化差异,保护文化生态。国内译界也出现"重异化,轻归化"的趋势,而其观点论述多数依然处于传统译论的视阈,忽略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味。后殖民视界下的异化与归化翻译的意蕴与定位都很明确,在现实语境下的研究应有更宽的视阈,采用异化还是归化要与特定的社会情境相结合,才能对二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语际转换问题。而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归化与异化的含义出发,介绍了中西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观点,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具体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最后指出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翻译:归化与异化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论争源远流长;从崇尚归化到提倡异化,并把异化翻译当作激进地抵抗归化翻译的手段,当代译者(学者)们似乎走向了文化诗学与意识形态上的觉醒。但必须认识到的是,翻译从其本身概念内涵上看是归化与异化的悖论;归化与异化对立统一于翻译过程,它们矛盾对立但并不对抗,在实际的翻译中它们是共生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归化和异化在文学翻译中常为讨论的焦点。归化和异化哪种策略更能体现"忠实"准则也一度引发争论。通过对贾平凹作品《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中运用归化与异化的实例分析,可归纳出,在运用归化时,不能使目的语读者感到源语中也有具目的语文化特点的东西;运用异化时,更不能不顾目的语读者是否了解源语文化,只为保留原文的信息和风格而使译本背离受众。将归化与异化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辩证连续体关系,才能忠实于原著并尽可能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选择和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不同的是,归化和异化是以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取向来定义的。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通过归纳归化和异化的意义以及分析归化和异化的代表人物,论述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运用和译者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并通过翻译实践说明归化和异化对译本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通达顺畅的泽本需要译者要把握好支撑点,努力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9.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翻译策略。在翻译理论界,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激烈争论中译者各执己见。近年来,译论界多数人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要相辅相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对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文学翻译应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有机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的两种策略。有关异化与归化之争由来已久,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异化与归化的历史研究状况着手,选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性例句进行分析与比较,说明异化与归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