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大量的人才资本,这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寄托着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青年成长的新希望和新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高校进一步落实科学人才观明确了宗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教育在现碟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实现学校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是邓小平引进人才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客观条件,而聘请外籍人才来华工作的多样化形式、提高外籍人才的待遇和充分发挥外籍人才的作用则是邓小平引进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思想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而且指明了我国引进人才的方向,它确保了我国引进外籍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三年九月,邓小平同志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指出了根本方向. “三个面向”是以面向现代化为基础.就高等教育来说,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合格人材,出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我们培养的人材要在国际交往中也能开创新局面,以促进国内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同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使高等教育适应这一形势,这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指出:“普及教育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一九八○年就已经作出决定:全国要在一九九○年以前以多种形式基本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经济比较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要争取提早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为我国在短短的十年内普及初等教育描绘了一幅绚丽壮观的蓝图,为培养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建设人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努力培养民族人才”胡耀邦同志为我校书写的这一重要题词,指明了我校改革的方向。我们以此为主题,适时地召开了校党委会议进行学习和讨论,会议一致认为,这一重要题词,对我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对改革民族高等教育工作,做到“三个面向”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就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不仅是治国的方略,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并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国家教委[1991]3号文件指明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了高工专培养的是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在3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各类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为办出专科特色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与郭秉文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同时期的两位重要教育家,二人办学思想各具特色,但在完全人格培养、注重学术、教育自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共性。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大学职能等方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引导大学生面向社会的积极思想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也是人才适应社会变化的根本.人的思想来自人的需要,会思想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创新、发展为真正具有力量的人,积极的思想就是切中现实、自由思想.研究在常州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设计了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产的思想程序,并以思想程序为“链”,把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思想整合为一个有机的“链系统”.在教育过程中,这样的“链系统”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内容和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军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李细毛(一)大学生军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措施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加以改革。有一段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确立了指导思想,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深层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深入探讨了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指出高等教育在推动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符合现代科技文明发展大势,它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途径,以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方向,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主要途径,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加强新工科建设,以锻造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具、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必须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5.
论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高校纷纷开始实施人才强校工程,这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客观形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本文围绕高校的核心工作学科建设,系统分析了其内容,包括研究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人才建设的关系,最后形成了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队伍建设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略论我国民族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是一项带全局性的基本建设,它对实现民族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培养民族地区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结构和质量,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都关系重大。研究我国民族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把握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建国40多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13所民族学院,各民族学院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民族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及其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作为教育事业基本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和挑选也将更加迫切和严峻。高等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也就更加光荣而艰巨。 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优秀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体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四所交通大学的校长们座谈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要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重大转变,我们的高等教育工作面向二十一世纪也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外一个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说到底就是适应和提高问题。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实际上指出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新的形势下也要实现两个重大转变,指明了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作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如何实现两个转变,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构建高工专人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就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任务要通过广大教师来实现。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职工队伍的主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任务,高等学校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不同科类和层次的专业,按一定业务范围和方向培养学生,使之达到一定的人才规格,以满足社会需要。 解放后,我国高等学校所设专业进行过多次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