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自市场经济产生至今,西方经济伦理道德反映并维护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经济伦理的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原则,要求既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又要超越一般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实现人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件下,“义利”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正确对待和处理义利关系,必须坚持“义利统一”的原则,以社会主义义利观为指导。坚持“义利统一”原则,既要把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自觉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又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只有坚持“义利统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发展中,我国要始终处理好利益整合与科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把它们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既要整合好各利益群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又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依据主要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文化反映经济和政治,又对经济和政治有能动作用,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等.  相似文献   

5.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一个重大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牙口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建设与享有的高度统一,才能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 ,及其剥削现象的不可避免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求与非公有制经济及剥削现象之间既相矛盾 ,又相统一。消灭剥削现象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必须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坚持质和量的统一,既要反对“机械数量论”,又要反对“退出论”;必须弄清非公有制的性质;不能混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系统地解读邓小平的分配思想。邓小平的分配思想经历了坚持按劳分配、先富带共富与克服平均主义到消除两极分化三个阶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分配过于悬殊;既要关注个人利益,又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又要兼顾人民群众生活。分配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系统工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哈罗德·拉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由于国家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结构性弊端导致个人自由的被压迫,社会整体活力的被窒息,因此危机现象此起彼伏,必须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自由主义的政治民主,因不触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因而只停留在政治领域,而未表现在经济领域.要坚持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并使这些原则成为现实,就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使成员之间经济大致平等.唯有确保经济平等和增进人民福利,才能日益形成以全民利益为基础的公正社会.社会主义与民主密不可分,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结果.民主意味着人人有着同等的政治经济权利,有着同等满足自己政治要求、利益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民主原则的承认、民主制度的建立,也意味着民众有权力、有能力、有条件利用政治手段,去增进物质福利、去干预经济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多种,社会主义者应以各自的方式努力为社会主义寻找一条非暴力的、合法渐进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分析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是把"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实现了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能回避传统荣辱观这一问题,须对其加以理性思考。既要看到传统荣辱观的立人导行、以义为准的内容具有提高人的素质、重视整体利益的合理成分,又要认识到其封建意识形态的性质。这对于目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要把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和建设用地,失地农民增多在所难免,但这与实践中存在的侵害失地农民利益现象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导致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全面改革征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律、利益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对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起着巨大的影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对利益又具有能动作用。承认人们的利益,就必须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承认追求利益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不能将权利和利益混为一团,只能将权利看作主体为追求利益而可以采取的行为。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有效实现,既要以法律规范的方式赋予人们追求利益自主性的权利,也要以法律的方式规范人们参与市场的行为,同时,法律还应协调好公民个人利益、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并且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也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现行破产立法中的种种缺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日益凸显出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人民法院不能准确、及时审理破产案件。我国在修改破产法时就破产申请而言,应该准确定位政府在破产过程中的角色,扩大破产申请权人的范围,采用以申请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农民工权益被损害现象十分突出,实际上暴露了在该问题上法律失效、政府不作为,未能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最基本的保障原则。本文认为保障农民工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民工权益保障应以人为本,并于文末提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本位是指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目的。经济法的法律本位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其法益目标,以社会公平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核心,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经济法具有社会本位性。  相似文献   

17.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目标。从十六大提出的“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今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特征的深刻阐述,到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  相似文献   

18.
有关江西古代“尚讼”的说法由来已久。江西古代尚讼既有纠缠不已、久讼不决的一面 ,也有依据法理和程序不断进行合理申诉的一面。我国古代对尚讼目之为恶习 ,对它负面的价值判断几乎深入人心。但深入分析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江西古代“尚讼”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权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是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它既是和谐社会的活力源泉,又是和谐社会的秩序基础.从内容上看,权利意味着人们正当的自由或利益;从形式上看,权利意味着某种规则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树立公平正义的权利观、尊重他人权利的权利观、善待自己权利的权利观与遵守社会规则的权利观.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权利配置过程中,农民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势性以及其他外部社会原因导致其正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农民的正当利益为对农民进行倾斜性权力配置提供了内在的法律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农民增收坚持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利益诉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利益保护必须坚持“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提高农民在利益博弈中的力量,实现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