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年制医学教育在我国试行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目前正处于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接轨,逐步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转轨、过渡期。因此,认真总结长学制医学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对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中国医学教育的新起点,现在正处于试行阶段。在2006年第三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专家指出,八年制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发展潜力远大,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笔者就八年制学生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探讨,期望能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八年制医学教学属于长学制医学教育的一部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内科学教学发展的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内科学见习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模式相结合,因材施教,能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心血管内科学的见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及医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临床见习是长学制医学生在校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职业素质养成的关键阶段。加强长学制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长学制医学生见习期应注重:巩固基础,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加强自主能力的培养及快速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医疗规范的学习和医学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人际沟通技能,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注意防范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改革举措,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成功的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相比,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历程短,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全面调研我国八年制教育现况,完善我国八年制培养模式;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培养模式;实施定期评估政策,有效保证我国八年制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改革举措,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成功的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相比,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历程短,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全面调研我国八年制教育现况,完善我国八年制培养模式;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培养模式;实施定期评估政策,有效保证我国八年制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看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年制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 2 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了客观评估七年制毕业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 ,采用问卷式抽样调查方法 ,对录用七年制毕业生的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七年制毕业生在医疗、教学及科研等方面较五年制毕业生强 ,而在医疗基本功、协作精神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仍显不足。调查结果对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学发展的趋势要求重新确定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并据以重新建构七年制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已有实践 ,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应是“七年一贯制 ,注重两加强 ,强调三综合 ,坚持四贯穿 ,全面实行五个优化”。  相似文献   

9.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生职责的不断拓展,突出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根本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分支,对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在各医学院校方兴未艾。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七年制医学教育。该模式既不同于国外已有的研究型教育,也不能照搬我国现有的本科教育模式。作者旨在通过对中外医学课程结构的一些粗浅的对比研究,简要介绍南京医科大学的七年制教学改革实践,与读者共同探讨如何办好七年制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七年制研究生教育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中的精品部分,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当前各院校均通过加强临床能力的带教,落实考核内容,把住培养质量的出关口来保证七年制的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在七年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把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出关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