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改革举措,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成功的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相比,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历程短,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全面调研我国八年制教育现况,完善我国八年制培养模式;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培养模式;实施定期评估政策,有效保证我国八年制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改革举措,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成功的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相比,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历程短,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全面调研我国八年制教育现况,完善我国八年制培养模式;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培养模式;实施定期评估政策,有效保证我国八年制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八年制医学教学属于长学制医学教育的一部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内科学教学发展的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内科学见习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模式相结合,因材施教,能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心血管内科学的见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及医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七年制医学教育在我国试行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目前正处于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接轨,逐步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转轨、过渡期。因此,认真总结长学制医学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对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长学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大学在试行七年制或八年制医学教育,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作实践性探索。其中,对长学制医学教育的目标和培养要求存在着不同认识和探索。正确区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培养要求的差异,学校内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不同,对于进一步明确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美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生源定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顺应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尽快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配套措施,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文章研究对比了中关两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及生源定位的差异,通过各自优劣分析,从转变观念、生源选择及明确细化培训目标等方面入手,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应注意:①制定好其医学教育的培养方案;②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③应加大投入力度;①保证教学、临床实践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七年制研究生教育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中的精品部分,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当前各院校均通过加强临床能力的带教,落实考核内容,把住培养质量的出关口来保证七年制的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在七年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把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出关口。  相似文献   

9.
以创新思维为主体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实验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七年制的牙周病学教学中.通过对“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尝试“学导式教学法”.采用课后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信息。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前者能更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达到七年制医学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看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年制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 2 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了客观评估七年制毕业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 ,采用问卷式抽样调查方法 ,对录用七年制毕业生的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七年制毕业生在医疗、教学及科研等方面较五年制毕业生强 ,而在医疗基本功、协作精神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仍显不足。调查结果对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七年制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与同年级的本科生相比有其优势,但仍然存在中文的负迁移、连贯与衔接不够和认识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七年制写作教学的水平,文章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英汉对比教学和语篇教学,重视人文素质和认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七年制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七年制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因此,对临床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临床医学教学理论课与见习课严重分离,阻碍了这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的教学效果。作者就如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对具有较强临床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是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中美大学医学院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与医学院的结合世界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趋势,美国大学与医学院的结合经过了百多年的历程,我国大学与医学院的合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从中美大学与医学院的关系,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医学院以大学为基础,但前者医学教育(四年制)是以大学教育(学士)为基础的,而后者医学教育(七年制)则是以大学理科等公共课为医学前期教育。因此,美国医学院强调生物心理社会科学,群体科学和行为科学,教学上采取以学生为中心,解决问题型的学习,定向社区,重视临床实践和客观评价等措施。中国医学院则在七年的时间里,拿出相当的时间学习数,理,外语,计算机及人文学科等,并未真正重视人文科学与医学教育的结合,在教学上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和实践方面的能力以心理准备显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4.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生职责的不断拓展,突出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根本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分支,对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在各医学院校方兴未艾。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七年制医学教育。该模式既不同于国外已有的研究型教育,也不能照搬我国现有的本科教育模式。作者旨在通过对中外医学课程结构的一些粗浅的对比研究,简要介绍南京医科大学的七年制教学改革实践,与读者共同探讨如何办好七年制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正在借鉴国际标准,建立自己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办法》,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与国际医学教育的接轨。而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必须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医学发展的趋势要求重新确定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并据以重新建构七年制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已有实践 ,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应是“七年一贯制 ,注重两加强 ,强调三综合 ,坚持四贯穿 ,全面实行五个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大力实行新课改,其目的是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职业医学教育方面则是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鉴此,本文对人体解剖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七年制解剖学教改杂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年制学生在基础课阶段已完成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学习,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何把新技术、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对九三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的临床阶段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作了大的改革,主要以讲授器官内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及神经生物学新知识和形态学研究方法为主(本文简称为“高级解剖学”),深受同学们的欢迎。1、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开设“高级解剖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B超。CT、MRI的广泛应用,许多系统疾病的诊断、定位已由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在我国推广,为使学生达到GMER培养的要求,我校开展了以GMER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其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大卫生观;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结果发现,医学生认为开展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是社会发展之必需。  相似文献   

20.
在七年制口腔临床实习中,把学生分为ABC三层,分层训练、一对一分层辅导能使不同类别的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分层教学在实习中是值得坚持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