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治理结构有自身的特点,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如何结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设立人力资本股使职工的劳动在公司治理中真正体现出来,不仅符合股份合作制的根本制度特征,而且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对经营者和劳动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及约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阶段的股份合作制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而产生的,并作为乡镇企业制度的创新形式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也可以把股份合作制作为“抓大放小”中“放小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制基本上是一种合作制企业,是与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经营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具有以下特点:(1)股份合作制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有机结合,是采取股份制一些作法的合作经济组织;(2)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相结合,而以劳动合作为基础;(3)在分配上,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  相似文献   

3.
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集股份制形式与合作制形式的优点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有三个基本特征。它是乡镇企业寻求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乡镇企业中发展股份合作制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股份合作企业,是股份制度在合作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运行形式,是在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企业的基本特征是:采用股份制形式、运用股份制运行机理、注入合作制内涵,把股份制以资本联合为主的特征与合作制以劳动联合为主的特征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灵活有效的要素聚集和资源配置机制。股份合作制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在企业运行上有什么特点?在股份合作制企业规范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使用方式经历了产品利用、商品经营、资本经营三个阶段,资本主义试图通过劳动力资本经营制衡资本关系与劳动关系,修正资本关系与劳动关系分野所导致的人本位观念缺失.我国在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的双重构建过程中,公司人本位观念缺失之法律克服必须实行以人为本,以制度为先导,谋求制度与人的内在和谐.经济法制应当确立资本权和劳动力权,形成资本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制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可以容纳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因此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股份合作制已成为国有小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首选模式,本文拟在建设上对其进行简略探讨。一、股份合作制的特点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等作为股份,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经济组织。股份制是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资本联合形式,它一方面“使生产、占有和交换方式同生…  相似文献   

7.
一、股份合作制应有别于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是我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由于在实践中股份合作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其股份类别构成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同为贡献类股份,有些称为劳动贡献股,有些称职工分配股或分配股,还有的称积累股等等;更由于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现实,使得大多数股份合作企业运行都以股份制为导向,具体表现为:在股东构成上,所有者与劳动者身份合一的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阶层,生产一线职工持股者很少;在决策权上,多数企业实行“一股一票”制,而不是“一人一票”制;在利润分配上,以按资分配为主,企业净资产权利基本都分配在股东名下。但股份合作制毕竟不是股份制,也应该有别于股份制。按照制度设计的愿望,它是吸收股份制和合作制各自制度安排上的优势,结合合  相似文献   

8.
企业组织结构化理论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在企业组织的元要素之 间分配权力与利益,才能使企业具备决策、协调和激励功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治 理结构。多年的探讨中股份合作制被看作是一种综合逻辑的企业组织形态。本 文提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形式是企业组织结构化的有益探索,但其内在诸多矛 盾使其未能完成资本逻辑与劳动逻辑的有效综合,未能实现企业组织的结构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上,资产阶级拥有资本,垄断了社会资源,无产阶级一无所有,除了被资本雇佣之外,别无其它选择。但是时至今日,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雇佣资本,劳动雇佣劳动,资本雇用资本的现象已相当普遍。随着市场交易方式的进步,还会出现更加错综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劳动权力,同时还要提升其地位,从而使得在公司中劳动权力与资本权力处于对应的位置。在面临公司制企业劳动和资本调节机制的路径选择时,我们可以从立法和政策机制着手作为切入点,在这两个层面上完善职工参与制度和职工持股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与预警机制,进一步规范劳动行为机制,以及研究和建立企业劳动合作机制,从而最终实现劳资双方的和谐双赢。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18.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相似文献   

19.
英语成语典故的文化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英语成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 ,提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 ,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 ,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此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代德国一直流传着泛神论思潮,以至泛神论成为近代德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精神生活的层面说,德国成为近代泛神论繁荣的沃土,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国人浓重的理性与灵性情结。德国人是从事哲学理论的民族,也是注重灵性即内心生活并对此有着强烈执著与追求的民族。二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产生与源自埃克哈特的神秘论—泛神论及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斯宾诺莎泛神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