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讨论科研项目与中国当代学术发展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科研项目”做一个比较清晰的分析和界定。我认为,在学术界、特别是在高校,“项目”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项目”是单指科研项目;广义的“项目”,则是包罗甚广(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比如,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各种人才项目(某高校组织硕士导师申报填表时所例举的供填表者选择填写的人才项目居然多达二十多个类别)、各种基地项目、各种平台项目、各种中心项目、各种团队(除了一般“团队”还有“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2.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讨论,因为今天讨论的主题一个是科研项目,一个是当代学术的发展。自己一直也是两种身份,一是大学教师,也是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我认为科研项目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者的物质条件。那么问题在哪里?我认为现有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评价出了制度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键 《云梦学刊》2014,(4):27-28
今天的主题是“科研项目与当代学术发展”.我觉得科研项目对学术来说有利有弊,可能弊端要多些。  相似文献   

4.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5.
此次会议研讨的题目是《科研项目与当代学术发展》。要研讨的是二者的关系问题。我认为二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就是说,科研项目及其成果的优劣关系到当代学术能否得到发展。人文社科研究的项目分为两大类,一是基础性项目,二是应用性项目,而推进学术发展的,主要是基础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6.
曹谦 《云梦学刊》2014,(4):22-23
在如今的高校,完成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几乎成为检验一名教师乃至一个学术团队最重要的指标。我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对申请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也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不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上周刚从美国回来,到北大任教,应邀参加这个会议,了解国内学术评估的情况,感到机会难得。按邢老师的安排,我在此简略介绍一下美国大学进行学术评估(尤其是教员评审)的情况,并谈一些对国内学术评价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为一本小书进行过一场学术“打磨”。其间有一些疙疙瘩瘩的想法,还有一些只有“道中人”才能体验到的苦恼。虽然事过境迁。但它们一直横亘脑际,亟待呼之欲出。如果讲出来供大家讨论.也许有助于对当前比较热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敬业活动和学术规范问题做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坛小结之一余三定各位同仁:我讲四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补充一个看法。我认为,产生“项目至上”的原因与我们的学术评价机制紧密相关,“项目至上”是由走向极端的学术评价机制(过分量化,过分短期化)推动的。  相似文献   

10.
我感觉今天论坛的这个题目非常有意思。把科研项目和当代学术的发展联系到一起,使科研项目变成当代学术发展当下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之所以拿来讨论,我想可能还不是因为科研项目作为一种学术展开的方式与平台,在当代学术发展中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不是因为它的运转特别良好、功能比较合理,而恰恰就是它出现了问题,或者很大程度上有问题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谭其骧先生的五星级文章及学术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末在广州,一位学兄闲谈学术时偶然用到了“活性”一词,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可以用来表达一些非常微妙乃至于有时很难言传的感觉。现在我想用它来谈谈先师谭其骧先生。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就当然是举世闻名的。他主 编了煌煌 八册《中国历史地 图集》,那是一套里程碑式的著作,建国后史学界最重要的两项基本建设工程之一。此外他还主编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辞海·历史地理分册》。这些都是大型的集体项目。他个人的论著则并不多,没出过专著,没编过教材,只发表过一些单篇的文章。到70多岁才编定平生第一部论文集,即1987年由人民…  相似文献   

12.
不必都是“纯学术”——回应李伯重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李伯重先生的《论学术与学术标准》①,对于文中浸润的纯正学术精神以及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忧患意识,我深为感佩。惟作者所说“学术就是学者在‘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学术’探索工作”,我觉此问题比较复杂。如此界定“学术”,可能体现了“学术”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3.
谈论“科研项目与学术发展”这个话题,牵涉当下中国大学的大跃进思潮、量化管理方式、学术书评缺失,以及民间学术瓦解等。前三者我近年多有谈及,相关文字见《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以及即将推出的《大学小言》(三联书店)、《读书是件好玩的事》(中华书局)等。最让我痛心的是第四点,即民间学术的瓦解。  相似文献   

14.
苏源熙 《中国学术》2001,3(4):337-341
《中国学术》第五辑发表了拙文(默契还是预约?——结构、解构的中国梦),盛宁教授读后认为,虽然我察觉到一些热衷解构主义的欧美作者论及中国时,常常发表一些谬误的言论,但我却没有对他们做出足够有力、一针见血的批判。盛教授认为那些欧美作者绝无“对中国的‘认同’”,即便他们表示过对中国的热情赞美,也没有与“真正的中国”有过任何接触,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与思想:是否对立以及如何对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学术与思想之关系的讨论已有时日。常常可以听到有“思想淡出,学术凸现”这一类说法。它们大多不言自明地把“学术”与“思想”作为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但这总会使我感到有些茫然。首先是不明白“学术”在这里究竟是指什么?然后是不明白“思想”又是指什么?因此自然也就不清楚,为什么在学术与思想之间会有对立?以及为什么要对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张力做如此强调?我从一开始便把学术与思想的关系问题看作是一个汉语语境中的特有议题。或许是孤陋寡闻,但我确实不知道在其他文化中是否有过相关问题的讨论。当然上述困惑的原因主要是在于这两个概…  相似文献   

16.
朱承 《云梦学刊》2014,(4):24-24
在当前中国学术界,除了学术剽窃最能引起公愤之外,学术评价体制尤其是科研项目的评价体制,大约是排在第二位的公愤对象。包括科研项目评价在内的学术评价体系是为了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而确立的。但是谈起当前的学术评价体制,无论是既得利益的,还是未得利益的,大约都有微辞。这一微辞往往都指向科研项目管理的行政部门,或是大学的管理者,或者学术资源的分配者。  相似文献   

17.
杨大春 《湖南社会科学》2008,(6):I0001-I0001
我在一些文章中提到,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文化唯物论的时代。其实,我本人从研究生阶段开始的学术生涯差不多也是一个从“精神”到“物质”的旅程。  相似文献   

18.
庞晓光 《学术界》2012,(3):92-99,279,282
《学术界》2012年第1期“学术批评”栏目刊登了李涛博士、邬志辉教授的文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虽然文中诸多钩章棘句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耐下心来阅读几遍之后还是能够领会作者要传达的主旨.作者提出与李醒民教授截然相反的命题:“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导向’”.我以为,作者并没有理解李醒民教授倡言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的深意.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本文拟就这两个话题以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期望澄清思想,正本清源,与两位作者以及广大读者在思想的砥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首次参加《云梦学刊》的学术论坛,深感荣幸,也非常感谢余三定校长的盛情邀请。这次会议选择“科研项目与当代学术发展”为议题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在眼下学术界乱象丛生的环境下讨论更显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唐代思想解放,诸子学说重兴,沉寂多年的墨学亦受到重视,唐中期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墨学做过研究。柳宗元曾辩墨、佛之优劣,提出“墨不如佛”,又曾就墨学流传加以研究。柳宗元“儒佛同道”、“墨不如佛”诸论的出现,既受孟子以来“尊儒辟墨”的儒家学术传统的影响,又与彼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术背景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