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34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4910篇
劳动科学   725篇
民族学   581篇
人才学   574篇
人口学   805篇
丛书文集   4955篇
理论方法论   1325篇
综合类   11263篇
社会学   2243篇
统计学   1616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620篇
  2015年   847篇
  2014年   1891篇
  2013年   1663篇
  2012年   1845篇
  2011年   2147篇
  2010年   2230篇
  2009年   2657篇
  2008年   2433篇
  2007年   1783篇
  2006年   1595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025篇
  2003年   1062篇
  2002年   741篇
  2001年   741篇
  2000年   618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本文以《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白城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白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力自动化考试》为背景,揭示了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留存的问题,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力自动化考试实施细则,初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时代,我国农村建设工作在广度、深度、力度和精准度方面达到新的水平,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但村民致富工作仍面临一些困境.基于安徽省T县致富情境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致富机制方面,脱贫致富长效不足,致富机制有待改进;在致富环境方面,服务设施支撑薄弱,发展模式尚需创新;在治理主体方面,农村居民"志""智"有限,致富内生动力不足;在增收致富方面,产业扶持效果欠佳,持续发展支撑缺乏;在帮扶资源方面,帮扶力量结构单一,社会资源有待开发.乡村振兴时代要实现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还需强化顶层设计、更新致富机制,优化致富环境、推动区域发展,实施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产业扶持、拓宽增收门路,创新帮扶格局、融合社会力量等,以构筑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化解致富困境.  相似文献   
4.
5.
6.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我国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农村家庭子女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到农村经济振兴战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能够使农村义务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持续、快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农村治理一直是社会学界重点关注的主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学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经历了理论范式的诸多变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有极权主义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地方政府法团主义、市场转型理论、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等,这些理论都为分析中国的农村治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从整体来看,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理论变迁是西方社会理论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即不断引进和调整新的理论框架,以适合中国农村的特质.对于这种理论变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内在理路,寻找适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小农"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代农民的行为,在中国传统农村的小农经济正处于新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下,笔者希望在这一背景下重释中国的"小农"传统,以供与学界共同交流。笔者通过对广西甘甲村的实地调查,结合个案访谈所得资料作为支撑,试图重新解读当代的"小农"。社会发展至今,中国的"小农"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结合笔者长期对农村实际的了解,以及对广西甘甲村的实地调查。笔者试图将当代"小农"归纳为:一、自给自足且相对保守的小农传统;二、趋利避害且具有创新能力的时代精神;三、相对独立且具有合作意识的"小农"群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西省54个县(区)363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分析农户电商销售意愿与行为的偏差问题.结果表明:农户总体及子群体的销售意愿与行为相关程度较低,除受教育年限为12年以上的子群体外,其他相关程度均未超过0.5;不同子群体电商销售意愿与行为一致人数仅占总体的7%~57%;农户及其子群体的电商销售意愿与行为间的偏差较大,且此偏差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过电商培训上表现显著;以正一致为参照组,二者的偏差主要是受个人特征、政策感知、网络信息了解程度、电商技术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感知风险性的影响;其中,年龄会扩大偏差,其他因素则缩小偏差,是否知道本地有电商协会组织、是否知道农村电商的惠农信贷政策、是否了解网络购物发展信息以及是否了解农村电商发展信息对偏差的影响程度最大.研究结论可以为更好地制定和完善农村电商发展政策,以提升农户电商销售意愿到行为之间的转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