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解决DDS频谱不纯、杂散成分较多等问题,对DDS频谱进行了仿真,分析了DDS触发时钟的相位抖动及其谱函数.采用非减性抖动改善DDS频谱,抑制频谱杂散效果明显。推导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精确谱函数表达式和杂散比计算方法,M≥1时,低通滤波,高阶杂散甚微,故时钟相位抖动的信噪比由-1阶和1阶杂散近似。并从中获得精确的载频杂散比(CSR)信噪比(SNR),与系统时钟信噪比相比.输出抖动信噪比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杂散抑制差和输出频率低是DDS的两大缺点,并且随着输出带宽的增加杂散性能更加恶化。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更好的算法和改进DDS芯片本身的结构。该文在分析了DDS杂散性能和输出带宽相互制约的DDS阵列方法基础上,尝试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棗DDS阵列方法。同时还分析了这种方法的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直接数字合成的相位截断杂散、幅度量化误差杂散和DAC非线性杂散的分布规律。根据这些噪声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设计合理的外围电路和选择合理的控制字的方法,提高了直接数字合成技术产生的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纯度,并用直接数字合成芯片AD9854设计了线性调频信号合成器。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产生的线性调频信号在带宽达30MHz时,无杂散动态范围达到了62dB,改善了近10dB。  相似文献   

4.
一种高分辨率低杂散频率合成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三重调节算法的高分辨率、低杂散的频率合成方法,采用DDS AD9850研制实现了在92.1-120.499 MHz既保证信号高分辨率又能够改善其杂散指标的频率合成器.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步进100 Hz时,杂散指标优于-70 dBc,相噪指标优于-102 dBc/Hz@1 kHz.  相似文献   

5.
Ka波段全相参雷达收发射频前端系统组件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Ka波段全相参雷达收发前端电路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收发变频本振(频综)和收发射频前端电路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上/下变频的频率分配进行优化规划,充分利用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锁相环(PLL)和FPGA等的优点,从而既降低本振的实现难度,又可在频谱纯度(相噪和杂散水平)与变频时间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得到了较高的综合表现。基于此,研制实现了一款性能优良的Ka波段全相参雷达收发前端系统组件,该组件已成功地应用在某Ka波段全相参雷达系统中。实测结果表明:当S/C波段的PLL本振源最小步进15MHz、带宽480MHz时,发射端杂散电平小于-65dBc,接收端杂散小于-70dBc,相噪水平优于-94dBc/Hz@1kHz,系统最大变频(频差480MHz)时间小于15μs。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杂散电流对轨道以及轨道附近的埋地金属结构具有严重危害。本文基于同济大学轨道交通试验线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分析和系统实验两方面出发,设计了基于ZigBee无线传输的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并分析研究了所设计系统的监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取样原理分析了分频器产生新增相位杂散和新增相位噪声的机理,给出了分频器的相位噪声模型和分频器相位噪声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用全选通办法来减少分频器新增相位杂散和新增相位噪声,取得了分频器(包括鉴相器)相噪优于-105db/Hz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无杂散动态范围是模/数转换器的重要指标之一,模/数转换器的量化噪声会使之恶化;虽然可以通过提高模/数转换器的量化位数来增加无杂散动态范围,但在高速模/数转换器中这种增加是有限的.自带 dither 功能的模/数转换器-LTC2208 可以在输入端加入一个小幅抖动,打破输人信号与采样时钟的固定相互关系,打乱模/数转换器量化器 DNL 的周期性规律,从而使量化噪声和输人信号不相关,使量化误差均匀地分布到所有的频率分量中,从而相当于一种白噪声,这样就大大地减小了量化误差对谐波分量的贡献,提高了模/数转换器的无杂散动态范围指标.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量化噪声对无杂散动态范围的影响,介绍了 Dither 功能对模/数转换器作用的原理,在经过 Matlab 仿真后,设计了实际的电路模块,验证了该功能可有效提高模/数转换器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性能.  相似文献   

9.
煤矿杂散电流是井下电气灾害之一,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杂散电流,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合并形成的多校区大学散、全、杂、大的特点,使其本科教学管理具有一些特殊矛盾.文章分析了合并后太原理工大学的优势,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