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外宣翻译是一种文化解码,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思维模式、审美意象等对景区外宣资料的翻译影响很大。笔者以建构主义翻译观为理论基础,结合宁夏旅游景点的翻译实例,针对外宣翻译的独特性,探讨了该理论对外宣翻译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来看,外宣翻译就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现代修辞行为。作为外宣翻译的重要一部分,中国时事新词的外宣翻译也要遵循西方修辞学的诸多原则。通过对比,笔者认为中国时事新词外宣翻译要力求贴近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同时,时事新词翻译还要切合新词出现的特定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3.
外宣翻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对外性,它的对象都是国外的读者。中西文化和社会的巨大差异给外宣英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好的译作要求外宣翻译者要不断地学习、扩大、更新语言和文化知识;熟悉、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两国读者的不同心理思维模式;掌握外宣翻译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在翻译中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去把握译文,以期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零翻译较为理想地处理了不可译性问题,是一种新型的翻译观.各种"零翻译"现象具有不同层面的美学价值,文章分别对外宣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层面的"零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其各自体现的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美学,具有创新意义,旨在对翻译美学和外宣翻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凸显了翻译的重要性.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了对外宣传的新形势、新要求,并结合目前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如下角度提出优化外宣翻译的策略:一是注重地域文化研究,提升外宣翻译内容质量;二是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培养外宣翻译人才;三是借助网络科技元素,搭建语言转换平台;四是提高企业外宣能力,发挥中国元素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基于生态思想的本土化翻译理论,它为外宣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Corpus CN与Corpus US的统计对比分析,对2022年冬奥会的外宣翻译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冬奥外宣文本翻译总体质量较高,但是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转换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译者应充分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高度重视翻译的生态理性、译者生态位和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策略,积极构建外宣翻译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基于目的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宣翻译即对外宣传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诸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现代特色。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从外宣翻译的五个方面——外宣翻译的性质、翻译材料的文化语言处理、译者主体性、读者接受和译者培养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外宣翻译认知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温家宝总理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就是成功的外宣典型,其中,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古典诗词更是历年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大亮点。本文以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引用古诗词的翻译为例,探讨外宣口译的传播模式、外宣翻译中古诗词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修辞行为,中国时事热词外宣翻译要遵循西方修辞学的诸多原则.本文首先对时事热词进行了定义,接下来分析了时事热词、时事新词、特色词和流行语的异同,进而归纳了时事热词外宣翻译的现状与问题;最后,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提出了中国时事热词外宣翻译的三个策略,即:追根溯源,寻找最贴近的对等语;贴近译语受众,释译变通;切合特定语境,保留原文特色.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外宣翻译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外宣翻译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出发,以关联理论的视角对外宣文本的翻译活动进行研究,考虑外国受众的认知环境的同时尽力保持中国文化元素,总结出“意合”向“形合”转换,力求翻译文本语言简洁、平实及解释性翻译等翻译策略,从而揭示关联理论对外宣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将中国经典文化介绍到西方世界的典籍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以译者主体性为研究角度,对《孙子兵法》这部军事领域的重要著作进行个案研究。《孙子兵法》自1772年被首次介绍到西方社会,它已经被翻译成了十多种文字。在近一百年中,中外译者出版了大约有十五个不同的译本。本文所选择的两个英文文本分别是由翟理斯和中国译者林戊荪所著的。经对比译文本,发现了其各具特色。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在选择文本、阐释文本、制定翻译策略原则,以及确定译文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技巧这四个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期望借助译者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对于《孙子兵法》的译文的分析能够做到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并能反映出各译文的特点论明翻译中的内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规范操控下的中国近代小说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各项活动,如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译作的推出等均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规范。文章借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考查和探讨中国近代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活动的规范情形,对中国近代小说翻译进行描述性分析,重新审视这段颇有争议的翻译史。  相似文献   

13.
《法显传》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求法僧游记之一,已被译成多种外国语言文字,特别是英文。但中国学界对《法显传》的英译情况了解不深,所述常有疏漏错误之处。基于此,着力向读者展示19世纪问世的4种《法显传》(1848-1886年)英文译本的具体情况,包括译者、出版机构、出版时间、译本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翻译误读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个体接受等因素的差异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原文(话)扩大或缩小,脱离原文(话)本意,或是重新创造、无中生有地臆想出原文(话)意思的一种现象。产生翻译误读的原因有语言上的,有文化上的,也有译者自身的,即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误读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质文化间的文学翻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误读”。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对“文化误读”进行研究,对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揭示不同文化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在跨文化、文学对话中,外国文学是怎样通过本土文化的“过滤”而传播和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英汉颜色词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于英汉翻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和媒体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其它翻译,电影片名本身肩负着文化和商品的双重使命,因此,它具有简约特征、审美特征、文化特征和商业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这些独特特征方能翻译出准确本色且脍炙人口的译名。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不同文化交往得以实现的基础,语言之间的交往和互译构成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条件。认为,传统的语言之间同一性假设是存在限制的,也就是说,不同语言所指的同一性首先应该承认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同时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规定的。文化差异的形成往往是经过特定的语言系统来确认的。对在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差异,以及透过这样的差异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和关系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是艺术的再创作。在文学作品英译汉的过程中,译者不但要精通英语,还要具有深厚的汉语功底,明白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如果翻译的时候译者过多地受制于原文,对原文亦步亦趋,不但不能“忠实”于原文,还会出现“翻译腔”。针对这一现象,同时结合《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一些典型例句加以分析,希望对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比较"和"对比"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语言学术语,然而在英汉译学著述和翻译教学的科目设置中混淆通用."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中的"比较"与"对比",形式与内涵完全相同,性质和目的也没有区别."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课程设置受到专家的质疑,与其名目不无关系,故建议以"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之名目统一术语,确立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