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修辞手段通感是一种概念隐喻。众多学者从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以及神经学、心理学等角度来认识通感,忽略了对语言之间通感的共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呈现差异性现象的阐释。基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三大方法,从通感参与意义的构建动因与过程出发,提出通感从根本而言,具有关注基于体验的共性突显的共性;而通感隐喻投射的特性和象似性对通感的制约则决定了不同语言通感的表征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通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言系统中的词义特征,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生理或者心理现象,而与隐喻一样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从视、听、嗅、味、触五大感官分类对英、法、汉三语中若干相互对应的词汇和短句通感现象进行了分析,以证明通感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并在分析对比中进一步深化了对语言通感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重点探讨波德莱尔应和论与霍夫曼的关系。认为,如果英国批评家查德威克“两个对应面”之说有道理而且可以被分离,波德莱尔应和论的“水平对应面”就受过霍夫曼的启发。由此延伸,解剖了霍夫曼的创作特点及通感说在其作品中的表现,也考察了波德莱尔接受霍夫曼通感说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的时间和过程,并提到霍夫曼对爱伦.坡的影响兼及对波德莱尔的作用,还探讨了通感说的哲学和艺术心理学渊源。  相似文献   

4.
通感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钱钟书先生的著名论文《通感》发表以来,“通感”已成了人们熟知的术语了。然而因为通感是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现象,故在理解和使用“通感”这个术语时颇多混乱和误解。文学中的通感描写实质上并不是心理学上的通感症的表现,但是它又是与感知心理密切相关。在客观方面它取决于感觉之间的固定联系;在主观方面则来源于感知的类比变化。从根本上来说通感描写是一种语言现象,只存在于语言表述之中,它产生的前提是语言的概念体系的指称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通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通感不仅是人类共有的生理现象,而且还是一种心理现象。从通感隐喻的本质、构成条件和内在规律三个方面揭示通感隐喻的认知理据,并以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的通感隐喻为例,根据不同的感官来源域大致将通感隐喻分为触觉通感、视觉通感、听觉通感、味觉通感和嗅觉通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通感的类比、联想、推理意义探讨了通感过程中的隐喻思维.然后从认知角度分析了通感是以异常搭配为基础的语义变化,同时指出通感过程也是隐喻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语言表达为研究对象,针对广告文案语言的劝诱性、实用性、限制性和新颖性等特征,探讨了将通感修辞手法运用到文案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具体论述了通感在文案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证明了通感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8.
五月七日,王朝闻同志来我校给哲学系和中文系部分高年级同学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王朝闻同志说,想像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形式,在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在艺术创作中也离不开想像。研究想像的重要性在于了解艺术创作和认识艺术在人的精神中的作用和意义。想像是知觉与联想、情感与世界观密切相联系的,想像的基础则是生活。  相似文献   

9.
通感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切入,运用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详细分析和阐释了英、日、汉语中的通感现象,并进一步指出这两种理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人类语言中的通感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感,即将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官体验通过联想而彼此映射、融合与相通。品酒是充分调动人的全身感觉器官,观酒色,听其声,嗅酒香,品其味,评价佳酿带来的主观性感受,进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人的五大感官在生理学上又是融会贯通的,因此,通感是酒诗中较为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本文以古代酒诗为语料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通感现象进行搜集分类,并对酒诗中的通感翻译问题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8.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