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散列技术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基本思想,只需扫描数据库一次,不产生候选项目集,也不使用避层迭代的方法,利用散列文件组织的特性来提高挖掘效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模糊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P-growth算法在执行效率上明显优于Apriori算法。但是由于模糊属性的不足和空间复杂度较大,导致FP-growth算法在处理大型事务数据库,例如图书馆数据库时,无法实现有效的多层关联规则挖掘。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FP-growth关联规则算法,能够快速向读者进行个性化图书推荐。首先,该算法把大型图书事务数据库根据首项的事务,划分为若干子数据库,并构建相应的子FP-tree结构;然后,采用实时过滤掉层次树中不是频繁项的父项来缩小扫描空间。实验结果表明:相比Apriori算法和标准FP-growth算法,提出的改进FP-growth关联规则算法在运行效率方面有明显提升,为图书的推荐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E-PASTd的盲扩频码序列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扩频码盲估计问题,改进了特征分解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的PN码恢复算法。该算法由两个主特征向量估计非同步延迟值,结合利用压缩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技术的快速收敛特性提取主分量,避免了对自相关矩阵的直接特征分解运算。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降低了数据的存储量,易于硬件实现,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性能优于已有的梯度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规模数据的检索效率,提出一种无监督式的海明距离搜索方法。首先,为了提高散列表处理效率,通过放宽尺寸约束得到具有可变长度散列键的多个散列表;然后,基于多散列表检索概率的理论分析,通过一个搜索算法,得到适合的散列键长度(HKL)的集合,并由此得到检索机制。实验采用了SIFT、ANN和Flickr三个大规模数据集,利用最小召回率和检索阈值验证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实现了1~3个数量级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事务概念及其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阐述了保证事务ACID属性的两阶段提交算法;对CORBA中对象事务服务框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规范中各个对象及其接口的分析,论述了OTS面向对象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机制;最后给出了服务中事务工厂、控制器、协调者、资源等对象基于可移植对象适配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以高可用性、高效率等特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的特征,提出了分布式并行重定向算法,实现服务器节点的透明切换。该算法不仅能实现负载均衡以及位置透明性,提高系统效率,而且能保证节点故障时事务不被中断,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多径传输的特点,建立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多径信道传输特性的数学模型。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强大的抗干扰和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的广义正交匹配追踪(generaliz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GOMP)改进算法。该算法以傅里叶基作为稀疏基,将傅里叶变换的共轭对称性与原子选择的相关性相结合。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和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等传统方法相比有更好的估计性能;和其他压缩感知算法相比,能克服稀疏度未知的缺点,并在原子选择方面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信道估计的精度和效率,为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提供更加优化、稳定的信道估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彩色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CSTN-LCD)的硬件驱动算法模型及灰度技术,建立了基于PC的程序模型,通过PC机及其显示屏模拟硬件驱动CSTN-LCD显示。并根据多线寻址算法与灰度技术的不同组合,均衡各种影响因素,保证在ASIC设计时获得最佳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验证了帧比率控制?多线寻址?脉宽调制方案实现CSTN-LCD驱动的可行性,为下一步进行寄存器传输级的电路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根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RFID技术在安全和隐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后台服务器和标签之间相互认证的两个步骤,改进了传统的在标签、阅读器和后端服务器需要一个安全通道来完成相互认证的过程。提出的方案基于一个单向散列函数和共享信息同步来实现简单、低成本、可伸缩的安全性认证,解决了安全标签所有者转移和标签委托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安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结合Karp-Rabin和Boyer-Moore字符串匹配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非常快速的字符串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匹配过程中与传统的直接比较模式及正文子串不同,与KR算法一样,比较的是模式与子串对应的散列值;该算法同时吸取了BM算法的特点,能在扫描正文的过程中跳过尽可能多的字符。理论分析表明,模式串较短时,该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也可以达到O(n)。实验表明,该算法所需时间约为KR算法的1/10。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