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E-选择素表达对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活动期RA患者、10例缓解期RA患者与15例正常人外周血E-选择素的表达,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与魏氏法测定血沉(ESR).结果活动期RA组患者的外周血E-选择素表达(13.42%±3.32%)明显高于缓解期RA组(3.16%±1.78%),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7%±1.37%)(P<0.01);活动期RA组CRP(54.33±23.35 mg/L)与ESR(86.06±33.67 mm/1h末)明显高于缓解期RA组的(2.55±1.01 mg/L)与(14.70±4.57 mm/1h末),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1±2.18 mg/L)与(12.25±5.05 mm/1h末)(均P<0.01);活动期RA患者组E-选择素的表达量与ESR,CRP成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17 3(P<0.01)与0.838 6(P<0.01).结论 E-选择素高度表达对判断RA活动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差异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浆BNP浓度和CRP浓度,比较不同组别BNP的差异以及BNP与CRP的关系。结果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560·23±122·13)pg/mL,(166·33±56·17)pg/mL,(48·16±26·43)pg/mL和(42·35±24·11)pg/mL,AMl组平均BNP明湿高于UAP组(P<0·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无明显差异(P>0·05)。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CRP浓度分别为(23·4±11·3)mg/L,(21·3±9·1)mg/L,(5·8±3·1)mg/L和(5·5±2·9)mg/L;AMI组和UAP组平均CRP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01,P<0·001),SAP组和对照组CRP无明H差异(P>0·05)。BNP与CRP在AMI和UAP组均相关(r=0·61P<0·01,r=0·56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BNP和CRP均可作为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抑制性细胞表达浓度。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26例,入选对象均未接受过各类抗癌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结论健康的老龄女性29例。两组对象均在入选后1~3天接受了外周血骨髓抑制性细胞表达浓度测定。结果老年乳腺癌组外周血骨髓抑制性细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抑制性细胞表达浓度显著增高,可作为老年乳腺癌辅助诊断标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尪痹舒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RP及RF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A患者(活动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尪痹舒胶囊,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CRP,R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改善程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F,CRP,IL-1,IL-6,TNF-a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尪痹舒胶囊联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患者活动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CRP,RF等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多中心、开放、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研究组:常规治疗 左卡尼汀注射液3g/d,用药15d,后常规治疗 左卡尼汀口服液2g/d,用药15d。对照组:常规治疗 黄芪注射液20ml/d,用药30d。左卡尼丁注射液每次3g,每天一次。左卡尼丁口服液每次1g,每天2次。结果研究组的EDV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ESV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LVEF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的EDV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ESV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LVEF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EDV、ESV无差异,LVEF有显著差异。临床评价研究组148例,临床评估“好”为108例,“较好”40例。对照组60例,临床评估“好”为38例,“较好”22例。两者比较,研究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丁有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效果,可以与其他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联合应用,全面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49.96±2.34)%,左室舒张末内径51.43±2.04mm,C反应蛋白浓度5.66±0.81mg/L;对照组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44.81±1.29)%,左室舒张末内径56.83±3.86mm,C反应蛋白浓度10.45±1.52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胆固醇4.03±0.46mmol/L,甘油三酯1.34±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2.15±0.25mmol/L;对照组干预后总胆固醇5.04±0.97mmol/L,甘油三酯1.76±0.8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7±0.68m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因子反应,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浓度变化.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51例(老年肺癌组),同期住院、同龄和同性别非肿瘤患者36例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在开始治疗前进行外周血肿瘤标记物标本采集,标记物分别为血清癌胚抗原(CEA)、碳水化合物抗原125(CA125)和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结果 老年肺癌组外周血CEA、CA125和Cyfra21-1浓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确的外周血CEA、CA125和Cyfra21-1高浓度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脉压(PP)、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498名患者,检测血压、hCRP、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尿酸等。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比,hCRP为(2.22±2.81)mg/L比(1.32±1.41)mg/L,P<0.001。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相比,hs-CRP为(2.41±3.03mg/L比(1.86±2.38)mg/L,P<0.05。Hs-CRP最高四分位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最低四分位组,均有统计学意义。脉压与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与高血压有关,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Hp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1次/日+阿莫西林0·5g,2次/日+甲硝唑0·5g,2次/日+胶体铋0·15g,2次/日,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日+阿莫西林0·5g,2次/日+甲硝唑0·5g,2次/日+胶体铋0·15g,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治愈结果和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治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而观察组Hp根除率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可提高溃疡愈合率和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及调节性T细胞(CD_4~+CD_(25)~+Treg和CD_4~+CD_(25)~+Foxp_3~+Treg)表达现况。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阜新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49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1例。比较两组对象外周血CD_3~+,CD_4~+,CD_8~+,CD_4~+/CD_8~+和CD~4CD25~+Treg,CD_4~+CD_(25)~+Foxp_3~+Treg等细胞免疫学指标。结果老年糖尿病肾病组外周血CD_3~+及CD_8~+表达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_4~+浓度及CD_4~+/CD_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同时,老年糖尿病肾病组外周血CD_4CD_(25)~+Treg,CD_4~+CD_(25)~+Foxp_3~+Treg表达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