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珠海澳门经济合作的定位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澳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出发,阐述了珠海与澳门经济合作的层次和基本原则,着重就基础设施、工业、后勤保障、金融、贸易、旅游等方面阐发了珠海与澳门经济合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简称沿海发展战略)反映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性。实施这一战略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使珠海经济特区与澳门(简称珠澳)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展现了宽广的前景。一、澳门在沿海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使珠海率先转上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轨道,从而令珠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得重要。与深圳一样,珠海是我国对外开放总格局中的最前哨基地。香港与澳门则是我国通向世界最主要的桥梁与门户。通过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结在一起。珠澳关系是内地与澳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反映着国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推进,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复苏和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对外经济交流的窗口,必将最先感受这种经济大环境的震荡;同时中央要求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这必将使广东整体经济在本世纪快速发展。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将形成香港——深圳、澳门——珠海至广州地区的强劲经济压差,这种经济压差势头必向我国内陆延伸。我国西南部省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人力资源,这将会引导经济的压差势头向广东的中西部延伸。而肇庆毗邻广州,内联我国西南部,并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信红树湾升级珠海地产生态随着珠海被明确定位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珠海迎来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粤港澳——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崛起珠海,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是典型的山海城市。两年内,政府将通过总投资3000亿元的十大重点工程,力促珠海发展。珠海正在进人超速增长时代,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极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侨乡─—江门,美丽而富饶,充满著勃勃生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综合实力、现代的人文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百业兴旺的发展态势,这就是新世纪的江门,中国南部沿海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新世纪投资的黄金地带。 江门市位於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陆路距广州、珠海100公里,水路至香港95海里,至澳门53海里。江门市位居粤西地区,是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穗港澳的交通要冲,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  相似文献   

6.
澳门有近50万人口、面积不过23.5平方公里,却具有独特的、重要的文化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澳门在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特殊地位,其在海上交通、对外贸易、宗教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一度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窗口,成为内地对外文化联系的一个通道,也成为西方文化人进入中国的一个桥梁。澳门作为21世纪的一个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社会区域,其在现实角度上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澳门作为一个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经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回归后在“澳人治澳”的基点上制度转型及其与…  相似文献   

7.
澳门回归十年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回归10年,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得到较大改善.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澳门回归的10年,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10年.澳门的成功与澳门特区政府有效管治、积极施政分不开;与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一个新起点,面临新的挑战与巨大的发展机遇,相信澳门未来发展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澳门本地商贸经济的发展是澳门成为国际性海外贸易港口的基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政府容忍但又加以限制的情况下,葡人在澳门获得立足点并由此与内地通商。中国商民,在为葡人和其他外商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谋生和获利的新途径。入清以来,澳门的生存动力除了葡人拓展海外贸易空间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澳门及其周边中国人顽强的谋生和谋利精神。明清时期澳门的商贸经济具有从传统型向近代型过渡的特点,与东亚其他港市相比,澳门受大陆经济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9.
张伟智生于澳门。早年毕业于澳门霖生英文书院后,便到其父、现澳门建筑置业商会副会长张祖奇先生开设的建筑公司工作,由基础工作做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凭着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和聪明才智,他很快便掌握了建筑业的各项操作知识和技术,同时取得了英国伦敦高级会计文凭、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4年,又获得了哲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这些,都为张伟智日后在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领域里的卓有建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张伟智和他的港澳商界朋友率先进入珠海、广州、桂林等地,参与珠海渡假村、广州江南大酒店等项目的投  相似文献   

10.
过关去澳门     
我们步入中方边关大楼,眼前一片平展的开阔地。200米处是澳门的关闸,中间算双方共有的“空白地带”。过去这一段曾是禁区,葡萄牙驻军于1975年全部撤出澳门后,这里不再有一兵一卒,只有南来北往的车辆和人流。 淅淅沥沥的雨里,“空白地带”净无纤尘。出拱北到澳门或出澳门到拱北的大车小车一直没断过,特别是装货的大型集装箱或卡车居多。常跑运输的车辆大多有两块执照,进珠海挂珠海的,进澳门挂澳门的,出入境倒是方便。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