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本文从评述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入手,着重分析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指出"第三条道路"融合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力图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政治现实主义尝试,其现实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文章同时还探讨了"第三条道路"对我国发展模式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内在特征。分析认为:吉登斯超越左与右、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用伦理社会主义规训资本主义来建构的“第三条道路”政治是“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这种在超越中复兴则是“第三条道路”的鲜明“后社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理念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转型的结果。他的一些主张引起了人们对新世纪人类社会走向的思考,在政治多元、文明交融的现时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价值观念,对于当代中国建设民主基础上的权威政府、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理论是西方中左翼政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理论选择,它对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它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执政纲领和政策,难免会由于其阶级局限性的制约而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中也包含一些合理因素,这对于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在19世纪处于共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一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出现分裂,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对峙.冷战后,两种社会主义思潮都受到冲击,以"第三条道路"为革新标志,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成为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在对待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者应该吸取过去的教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两个不同的层次去把握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20世纪初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戏剧发展的基本特点.认为20世纪上半期爱尔兰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矛盾的独立观念;二是英国本土文化和爱尔兰文化的冲突.这些特点导致和形成了爱尔兰文学发展的三条道路,即英国道路、爱尔兰本土道路和欧洲道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西欧国家悄然兴起一种新的“第三条道路”思潮。英国自 1 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之后 ,在多个领域全面实施“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在意识形态、政策、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进行创新改造 ,而作为主要倡导者 ,英国工党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对“第三条道路”进行大胆实践 ,成就斐然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国工党是西方社会党的重要分支,无论在现代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还是在西方社会党的实践活动方面,它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英国是最早产生近代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国家,又是偏离欧洲大陆而自成一体的岛国,因此英国工党从来就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渊源。英国工党较早走上了社会民主主义道路,较早取得了执政机会,进行过一番改良试验,可以说在现代政治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英国工党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现代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观察和分析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现状,无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在继承发展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转型的结果.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及其现代转型,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自由、公正和团结是社会民主党长期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是"第三条道路"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深的新形势下,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进行新的概念拓展和内容创新."第三条道路"的价值观念转型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得在野多年的西方社会民主党焕发了生机活力,出现了继20世纪中期之后社会民主党的又一次辉煌.  相似文献   

10.
就世界历史的发展来说,17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发生了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法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英、美、法国的资本主义汹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19.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相似文献   

20.
英语成语典故的文化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英语成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 ,提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 ,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 ,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此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