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1世纪以来,关于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研究,包括辽金民族政策、宋辽战争、澶渊之盟、辽宋交聘、宋金和战、金夏关系、民族间的交流联系等方面,皆取得较大进展。但从内亚史的视角、区域史的思路来看,辽金民族关系仍存在比较大的研究空间,对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关注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评辽在夏、宋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辽、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或战或和,既相互利用,又互相对立。虽然宋与辽、宋与夏、辽与夏三组关系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这一时期矛盾的焦点基本集中在北宋。辽与西夏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与北宋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进而形成了联合抗宋的局面。其中,辽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不仅直接对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在夏、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夏、宋关系是北宋、辽、西夏三边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宋、辽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辽统治者十分注意夏、宋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辽宋两朝在公元974年首次实现交聘关系后,即初步创制了互遣正旦国信使和生辰国信使等交聘礼仪制度。这一交聘制度的确立,不仅确保了两朝间一定时期内的友好和平关系,而且为辽宋两朝的不断交往和加深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为辽宋两朝未来关系的发展趋势确立了和平相处、对等交往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试述中世纪高丽与辽、宋之间的关系──以公元10世纪末~12世纪初为中心朴今海研究高丽同辽、宋的关系。对揭示中朝关系史中的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不无重要意义。一、高丽与北宋的友好往来在高丽之前的新罗王朝,曾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获益非浅,正如朝鲜古代史学家金富轼...  相似文献   

5.
贸易关系在整个辽宋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形式主要分为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辽宋榷场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榷场设置的原因、置废过程、职官设置、交易物品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民间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兴盛原因、贸易内容及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但存在视角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辽宋之间礼聘频繁,双方使节往还不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宋真宗景德二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孙仪等至燕京;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辽圣宗开太五年(1016年),张士逊等至上京;宋仁宗皇祐三年,辽兴宗重熙二十年(1051年),曾公亮等至鞾淀;宋仁宗至和六年,王拱辰等至混同江。  相似文献   

7.
宋辽自澶渊和议之后,双方使节不绝于途,但是北宋在与辽国正常互派使节、进行节日道贺时,赴辽的北宋使节却出现了频繁“辞不行”的现象。探讨该现象的表现、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外交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辽自澶渊和议之后,双方使节不绝于途,但是北宋在与辽国正常互派使节、进行节日道贺时,赴辽的北宋使节却出现了频繁"辞不行"的现象.探讨该现象的表现、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外交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政权建立后,治内民族众多,各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外一方面与辽、宋争立正统,另一方面又有被辽、宋、吐蕃三方夹击的危险。从整体来看,西夏面临着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党项李氏除了继承前代中原地区传统的民族关系思想之外,又结合自身的民族特性,对当时的民族关系作了新的认识和总结,形成了西夏独特的民族关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蒙元统一全国有着借鉴意义,而且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金朝在灭亡辽朝后,成为西夏新的宗主国,期间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分析金对西夏使节的具体接待过程,能更清晰的理解使节往来在两政权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也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两政权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辽道宗、天祚帝执政的辽代后期,契丹腹地生态环境恶化,秋冬春三季酷寒多雪,土地沙化严重,狂风沙暴天气增多.所有这些,除正史文献有少量记述外,此间使辽的北宋使臣在其使辽语录及使辽诗作中,均有较多的形象描述.援引宋人使辽语录及使辽诗作中的相关记述,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辽代后期契丹腹地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原因,或可拓展一条研究辽代环境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宋政权一直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意欲恢复汉唐的辉煌,但在现实面前不断受挫,宋朝接待高丽使臣制度的流变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宋对高丽使臣的接待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宋初以东夷之国视之,进而不断提升,至仿西夏例,进而易为仿辽例,至南宋又有回落,最后失去直接的遣使往来。这一变化过程正是宋朝国力日衰及其在整个东亚世界中地位下降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靖康、建炎前后宋朝向金派出了大批使节。这些宋使不畏金人的威逼利诱,坚守民族气节,维护了民族尊严。同时,他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女真族传播了儒家思想,从而为促进女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的对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宋太宗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终于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宋太宗对辽策略的重大转变,应予以充分肯定。本文在论述此观点的同时,亦意在纠正流行的对这一策略的否定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有辽一代,每有高官显贵去世,辽朝的皇帝们大都要派遣临时使职官前往,处理丧葬诸事。诸如"总襄事"襄理丧事,护灵官礼送灵榇,敕祭使祭奠赙赗,"治攒厝"护棺督殡,"督营造"监凿茔穴,发引使执绋引柩,敕葬使主持葬仪,传旨官宣诏追封,等等。这表明,辽朝建国后,特别是到辽代中后期的圣、兴、道及天祚四朝,以儒家礼仪文化为重要构件的汉文化,已为包括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内的辽朝各阶层人士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时期由于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 ,形成了新的外交格局。面对三种不同的外交对象 ,宋王朝采取了不同的外交途径 :与辽国的对等外交 ;对西夏、高丽等国根据地缘政治形势的不同而灵活外交 ;对于地缘政治关系较弱的国家 ,则采取传统的朝贡外交途径。  相似文献   

17.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东联高丽”战略是贯穿于整个北宋的基本国策,其实质在于联合与辽有矛盾且居于辽国侧背的高丽,以应对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抗御宿敌契丹,收复燕云,解除北方的威胁。“联丽制辽”战略的真正实施是在宋神宗朝。宋朝的“联丽制辽”战略,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因应现实的比较高明的战略对策,但除了王安石变法时期外,其在联盟战略的实施方面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从“东联高丽”战略到“联金灭辽”战略的发展与嬗变,是宋朝因应复杂的内外形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宋真宗和辽国策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千年前宋辽“澶渊之盟”,是有积极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宋真宗赵恒利用“澶渊之役”,抓住了由“战辽”倒“和辽”的转折点,实现了“和辽”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此,宋辽双方形成共存双和的局面达百年之久,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汉蕃和好”的佳话。宋辽双方都为此作出了妥协和让步,都是“屈而不辱”。赵恒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各项举措大致不错,尚不失为有识有谋有为的君主。  相似文献   

20.
南朝宋文帝元嘉时期,遣使频繁,其遣使类别因遣使目的不同可分为遣使巡行、遣使赈灾、遣使案狱、遣使慰问和遣使交聘。宋文帝也正是通过遣使从而了解了国情、澄清了吏治、赈恤了灾荒、稳定了社会、繁荣了文化、发展了外交,最终促成了盛名于史的元嘉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