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正癸醇(n-C10H21OH)/H2O体系中蒽和吩噻嗪(PTZ)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探讨了蒽和PTZ在微乳液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在W/O和O/W微乳液中,猝灭反应都发生在微乳液液滴的膜相.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对Cr(Ⅲ)-茜素红S显色体系的慢反应在微酸性条件下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微量碳酸盐的动力学新方法.并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此法操作简单.在0~5mg/L范围内碳酸盐含量与催化-非催化体系吸光度之差呈良好的线性变化关系,方法检测限为1.3mg/L;除SiO_3~(2-),CN~-,C_2O_4~(2-)等共存离子外,其他阴离子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磷酸-磷酸二氢钾缓冲介质中,痕量苯酚对铁氰化钾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4-AAP)的反应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实验发现,OP/异戊醇/甲苯/水非离子型微乳液对上述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因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苯酚的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69×102L/(mol.cm).该方法的检出限是0.263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回收率为101.2%.该方法用于废水中痕量苯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疾病影响下的捕食-被捕食模型.当被捕食者感染疾病时,建立了一类感染疾病的捕食-被捕食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长期动力学行为,得到了易感者存活或易感者与感染者共存、易感者与捕食者共存或三者共存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对应的数值模拟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琥珀酸双(2-乙基己酯)磺酸钠(AOT)、甲苯(T)、乙酰胺(EM)、丙烯酰胺(AM)、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水组成的六种微乳液体系,以电导法和目视法测定了其相区临界点电导率,并绘制了各自的拟三元相图;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微乳液中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及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超细微粒.用IR谱对其进行了验证,以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外部结构特征,测得微粒平均粒径为0.05~0.10μm.实验表明,可在微乳液中制备PAM及PNIPAM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6.
应用AM1方法,对2-(2,6-二氟苯基)-3-(6-溴-2-吡啶基)-4噻唑酮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得到该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电子结构的信息,据此推测出它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结构-活性关系.结果表明该分子的稳定构型呈蝴蝶状,噻唑酮环上的3位N、5位C和吡啶环的4位C等原子很可能是该分子与RT酶作用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7.
脂肪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催化剂,然而它在恶劣环境中容易失去活性,并且在催化反应结束后难以回收再利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备了以微乳液凝胶为基础的同时载有脂肪酶和pH敏感性聚合物聚4-乙烯基吡啶(P4VP)的固体材料.酶活性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脂肪酶在较低pH环境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印度刑法典在第16章“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中从第299条到304条以六个条文规定了杀人犯罪的罪名、罪状和法定刑.根据有关的刑法规范,印度刑法学理论把杀人犯罪区分为两个罪名:一是未达谋杀罪的杀人罪(Culpable homicide not amounting to mur-der),简称杀人罪: 二是已达谋杀罪的杀人罪(Culpable homicide amounting tomurder),简称谋杀罪.这两种杀人犯罪彼此依托,轻重衔接,互相转化,其犯罪构成呈基本构成→加重构成→减轻构成的“锁链”状,有机地构成了印度杀人犯罪的刑法规范体系,颇具特点.本文试图对印度刑法中的杀人罪与谋杀罪及其相互关系作一初步研究,以供我国刑法学界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品牌与时尚的关联属性被称为品牌时尚,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六步法,即现状诊断→资源整合和策划→关注度提升→舆论梳理和引导→观念定型→效果检验这一传播方法体系,为品牌增加时尚含金量。  相似文献   

10.
构建微格教学模式规范教学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格教学训练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改革学科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摸索出"理论学习→确定目标→观摩示范→微案编写→微格实践→反馈评价→技能达标→教学实习→经验交流"这一完整的微格教学模式,为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