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绍兴文理学院邀请并联合全国新闻出版单位举办"2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瞻与创新"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就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总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学术创新、中国古代文学与绍兴地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表现出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2004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中,有关"古代文学研究"的"2005年的研究展望",编者提出了三点可能的突破:其一,文学史观的讨论将继续深入,可能涉及观念与方法的创新和变革.其二,对史料研究的重视将推动古代文学研究进一步拓展.其三,随着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变化,一些新的文学理论观点将会提出,并引发争鸣.2005年4月24-26日,由《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古代文学学科建设暨学术研究座谈会",也对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与展望,讨论涉及两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包括(1)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2)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学科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4)要充分占有研究资料.二是关于古代文学学术研究,包括(1)充分认识目前古代文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2)要重视文献的研究,加强学术积累;(3)开阔研究思路,多角度地展开古代文学研究;(4)注意发扬古代文学研究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15至17日,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就当前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方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借用西方文学的"正典"(canon)研究为视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通过对经典的形成、经典的品质、经典的类型、经典的影响等几个中心问题的梳理,该文尝试呈现古代文学经典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实践及其在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从更宽广的现代学的语境与问题出发,把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为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张力的古典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辨析"真孔子"与"假孔子"的问题,不仅涉及孔子儒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问题,而且涉及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态度,涉及我们今天阅读经典、继承传统的可能性问题.本文不赞成以孔子的生卒为边界.对"真孔子"与"假孔子"作简单的划分,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学科沉思录——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奖一部研究和总结一个纪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本书是在1997年8月在哈尔滨——牡丹江召开的“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论文的基础上,精选了35篇论文修改补充而成,更集了中国文学研究者研究之精华。撰稿人都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特定的领域里作过系统研究、出版过专著、发表过专论的教授和学者,在世纪之交,对一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历程直抒宏论,无疑是适逢其时,别有意蕴。在回顾与总结中,不仅显示出论者的真知灼见,也…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15—17日,中文学科通识教育改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发起并与上海市中国语言文学教育高地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人文社科报章杂志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现状、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今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培养目标、课程教育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认真的研讨。会议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王兆鹏主持。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志明在…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我校中文系七八届古代文学研究生集体编成《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资料目录索引》。该索引比较详尽地收录了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国内出版和发表的我国古代文学的作品、研究专著、论文集和论文的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如果仅从学科内部来看,目前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繁荣的局面,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有些是具体的学术方法、学术观点的问题,有些则很有可能是关系到一代学术的格局和一代学人的自身素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多方面探讨,正反映了学界对古代文学学科存在问题的积极应对。本栏目所提供的五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长期研究领域内的学术问题的前沿性思考。其中赵敏俐先生的论文强调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指出文学史研究中对辞赋研究的严重不足,由此而探讨了如何突破现代学术语境中所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体系的缺陷。钱志熙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史的研究如何与作家、作品研究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的问题,指出对于某些时段的诗歌史来讲,后人按照诗歌史主流所建构的诗史及其评价体系,与那个时代诗坛的评价体系常常是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朝至初唐的诗史、北宋的诗史,都存在这种情况。刘勇强先生的论文对近期人们关注的关于如何重建文学史坐标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造成近期文学史研究坐标系改变的几种因素,强调多元、立体的文学史叙述线索。周裕锴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的文本类型与阐述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纪事之事”与“象喻之诗”,其阐述的方式就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史上“知人论世”与“见仁见智”两大传统。吴承学先生与何诗海先生的论文,实际上是指出如何突破习惯的文学史料范围,充分利用更广泛的文献领域中的文学史料,如本文具体如何利用类书、字书研究早期的文学观念与文体理论。总的来说,这些文章,既不过于笼统、宏观,又不是微观的,可以说是一些“中观性”的具体问题。尤其对目前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的思考问题的状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古代文学学科的思考与实践,不无启发之处。本刊也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古代文学研究者有关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如果仅从学科内部来看,目前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繁荣的局面,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有些是具体的学术方法、学术观点的问题,有些则很有可能是关系到一代学术的格局和一代学人的自身素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多方面探讨,正反映了学界对古代文学学科存在问题的积极应对。本栏目所提供的五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长期研究领域内的学术问题的前沿性思考。其中赵敏俐先生的论文强调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指出文学史研究中对辞赋研究的严重不足,由此而探讨了如何突破现代学术语境中所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体系的缺陷。钱志熙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史的研究如何与作家、作品研究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的问题,指出对于某些时段的诗歌史来讲,后人按照诗歌史主流所建构的诗史及其评价体系,与那个时代诗坛的评价体系常常是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朝至初唐的诗史、北宋的诗史,都存在这种情况。刘勇强先生的论文对近期人们关注的关于如何重建文学史坐标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造成近期文学史研究坐标系改变的几种因素,强调多元、立体的文学史叙述线索。周裕锴先生的论文,提出诗歌的文本类型与阐述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纪事之事”与“象喻之诗”,其阐述的方式就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史上“知人论世”与“见仁见智”两大传统。吴承学先生与何诗海先生的论文,实际上是指出如何突破习惯的文学史料范围,充分利用更广泛的文献领域中的文学史料,如本文具体如何利用类书、字书研究早期的文学观念与文体理论。总的来说,这些文章,既不过于笼统、宏观,又不是微观的,可以说是一些“中观性”的具体问题。尤其对目前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的思考问题的状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古代文学学科的思考与实践,不无启发之处。本刊也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古代文学研究者有关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18.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相似文献   

19.
英语成语典故的文化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英语成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 ,提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 ,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 ,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此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代德国一直流传着泛神论思潮,以至泛神论成为近代德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精神生活的层面说,德国成为近代泛神论繁荣的沃土,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国人浓重的理性与灵性情结。德国人是从事哲学理论的民族,也是注重灵性即内心生活并对此有着强烈执著与追求的民族。二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产生与源自埃克哈特的神秘论—泛神论及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斯宾诺莎泛神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