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始蒙古人 ,是开辟美洲、创造美洲文化的蒙古利亚人。在 30 ,0 0 0~10 ,0 0 0年 ,他们第一次从蒙古高原东移 ,跨过白令陆块 ,推进到美洲大地 ;在 10 ,0 0 0~ 8,0 0 0年 ,第二次或第三次从蒙古高原南下 ,经过太平洋岛屿 ,到达美洲。印第安人与蒙古人属同一氏族血统 ,他们婴儿的臂部上有“蒙古斑” ,这是于属蒙古人的先天性青记。印第安人的社会形式、民族风俗、宗教信仰 ,与蒙古高原诸民族有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2.
<古今著闻集>中的"歌德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德说话”是一个新的文学作品分类概念,指日本古典文学中讲述和歌功德的故事.分析<古今著闻集>中的"歌德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故事按照和歌的功德大致分为4类:(1)感动天地;(2)感动神佛;(3)使男女修好;(4)转换人的心情.这些功德与日本古代歌人纪贯之论述的和歌的4大作用基本上一致.日本歌论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论.但另一方面,重要的是"歌德说话”如实地反映了日本上古以来的"言灵思想”,一种认为"语言中含有一种咒力”的原始性认识.加上佛教内容的功德故事的传入,才使"歌德说话”的故事成熟、丰满,也使和歌这一艺术形式本身具有了神圣化与普遍性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3.
美国土著漂依布鲁艺术文化与中国远古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中国经西伯利亚,横穿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大陆的.现存的印第安文化尚能见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印第安人原始宗教崇拜中的"萨满"形象可从中国早期艺术如青铜器纹饰中找到根据.印第安人的早期建筑、陶器也与中国半坡原始文化中的建筑、陶器相类似。由此可以猜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与美国土著印第安人拥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4.
16世纪是西班牙对美洲进行大规模殖民征服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西班牙人不仅对印第安人强制推行他们所谓的征服权和宗主权,粗暴地剥夺印第安人的生存权,而且还以法律的形式将他们攫取的这些权利固定下来,强制印第安人服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社会的法和国家一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统治者赖以稳定统治、保障自己权利的主要工具。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立法当然也是如此。但是,它的有关美洲印第安人生存权的立法,却在西属美洲殖民地的严酷现实面前异化成彻底剥夺印第安人  相似文献   

5.
1956 - 1 957年 ,我在亚马孙河上游厄瓜多尔东部的苏阿 (安特苏阿 )印第安人或者称吉瓦罗印第安人中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我的目的是穿越西部殖民地的边境 ,亲自体验和研究这一尚未被征服的美洲印第安部落社会的生活。这种机会在北美洲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我选择了南美 ,特别是苏阿部这一因成功抵抗自封的征服者逾数百年之久而闻名的部落。我的人类学的任务是做一个精确的民族志或描述他们的总体文化。因为他们关于脑萎缩方面的感觉实践已被归结为关于他们生活和观念一种可怖的、不确切的和时常是带有偏见的…  相似文献   

6.
远古时期,世居亚洲的蒙古人种越海迁徙至北美洲。东晋时期高僧法显东渡大洋彼岸"扶桑国"的传闻,以及美洲玛雅地区汉文字出土、萨满教艺术流行等文化现象,均在证实华夏民族与印第安人神秘交流的历史;彰显日趋形成的太平洋汉文化圈在亚洲与美洲传统文学艺术融通过程中所显示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印第安人是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早在西方殖民者侵入美洲之前,各地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创造了相当高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但足,由于十七世纪殖民者的入侵,随之而来的是几百年的洗劫和屠杀,印第安人城市荡然,文化遭毁,人数和原来相比,大为  相似文献   

8.
从深层生态批评中的"生态自我"视角分析《痕迹》中环境与身份的联系,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心怀万物平等观念,坚守族裔文化传统的印第安人展示的是一个宽泛、有深度的"生态大我",而切断了与地域环境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和精神危机,地域环境和文化元素与印第安人的本土身份建构紧密关联,印第安人的土地情是其深层自我的体现;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传统印第安女性与自然的认同关系和其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们从自然和动物身上获得力量和保护能力,颠覆了西方文化中的男权思想和传统性别意识,坚守土地,抗击环境种族主义,堪称"土地母亲"。  相似文献   

9.
秘鲁是美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克丘亚族、阿伊马拉族和莫奇卡族等部落很早就散居于安第斯高原,他们先后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文明,特别是克丘亚族的印加人的文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宗教上,他们已从原始宗教过渡到多神教,对他们的宗教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多神教发生和发展的理解,正如摩尔根所说:“美洲印第安人诸部落的历史及经验,或多或少地代表处于与代们相应状态的我们远祖的历史及经验.构成人类记录之一部分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制度、技术、发明以及实际上的经验,实具有超越印第安人种族本身界限的一种特殊的高超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八千年前,有一支迁徙大军越过冰封的白令海峡,从亚洲进入美洲,他们准备向美洲腹地挺进。这时候,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已经非常强大,印第安人不允许这支外来的大军南进,对他们围追堵截,见到就杀。这支迁徙大军无力跟印第安人抗衡,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不得不往北退却,一直退到北极圈内。当时正是寒冬,进入北极地区无异于走向死亡,印第安人以为这些残兵败将一定会被冻死,就不再追杀他们。可是万万料不到,这些人不但没有被冻死,还在北极落地生根,成了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民族,这就是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是印第安人对他们的轻蔑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他们则  相似文献   

11.
韦伯强调宗教伦理对个人的经济心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有了韦伯命题: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根据韦伯的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韦伯还提出了反命题:儒教不可能像新教那样焕发出“资本主义精神”,因为,儒教仅有“外王”的入世理性倾向而无实际经世抱负的手段,仅有“内圣”的价值理性的信念伦理而无工具理性的责任伦理。文章从信仰、理性、克制、敬业与成功的内在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2.
阐发是指说出作者不曾说但会说的。只有知道作者都说了什么,说的是什么,才能设想作者会说什么。无论怎样努力把经典阐释得有意思、有意义,都是严格受到文本限制的。解释的可能性蕴含在作品之中。深刻的作品无论有多么重要的当下现实意义,它都不自限于此。由于其深刻,它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意义、得到有意义的阐发。时空间隔、阅读者对作品的间距,产生出一种积极的作用,使作品从某种特定的阅读中解放出来,使作品之为独立的作品这一点彰显。  相似文献   

13.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百年传统与南大校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的灵魂是其独立的思想和传统。百年南大历经沧桑,但诚朴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历久弥新,这在不同时期的校训中都有展现。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南京大学确定“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激励南大人弘扬传统,奋发进取。  相似文献   

14.
新生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新年刚入校 ,面对新环境 ,学习生活有诸多的陌生和不适应 ,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如何顺利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的关系 ,如何在提高知识素养的同时磨砺自己的才干等等 ,为此我们进行书面调查 ,以此为契机 ,展开我们的思索和对策 ,以寻找学生工作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弗雷格区分涵义和指称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翻译很有帮助。通过阐述弗雷格对涵义和指称的论点,着重讨论英汉语际转换时应注意英汉专名的翻译、不同(相同)比喻形象的相同涵义的翻译、指号对应而涵义不同的翻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古代优秀的法律文化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法制进程,对世界法制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今天,西方许多思想家在对本国法律文化反思时,也常常不忘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营养。法治社会应对情、理、法重新认识,挖掘其合理因素,正确看待情、理、法结合在实现法律体系本土化、保障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判决执行力中的价值,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合理运用情、理、法。  相似文献   

18.
诗学批评界一向将诗与歌、谣、谚、语笼而统之为诗 ,实为不妥。诗与歌、谣、谚、语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同源异流 ,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产生的原因不同 ,现实的目的不同 ,发展的道路也不同。理清诗与歌、谣、谚、的性质和它们的关联 ,会有助于对中国诗歌发展及诗学批评纲领“诗言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扩大文学的"自由效果",而是要探讨使批评、自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易于理解的那些历史的以及推论的条件。20世纪对康德提出的自由与文化的关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第一种将文化与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相联系;第二种将文化刻写为治理的一种机制,它通过自我调节手段运作并使之成为可能。这两种反应紧密相连:英国成人教育与文学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史表明前者是如何紧密地仿照作为自由表达空间的后者的。要理解这两种情况,就必须考虑构成审美的原初决定性特质的无用性是如何被重新界定的,以便它能够被用作治理的工具。在文化治理中,恰恰是通过与社会隔离开来,审美文化才作为一种能够从治理上作用于它的有益手段而被提出来。审美实践被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东西。正是以这种方式,审美、治理与自由在自由治理的诸种机制之内刻写了某种特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古代湖南除水、旱两大自然灾害外,主要的灾种还有虫灾、风灾、雹灾、冰冻、地震和疫灾,都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